棗的種類簡直是太多太多了,不僅僅有各種青棗紅棗,還有根據不同的口味根據不同的加工手藝制作成了蜜棗啊等不同的樣子;青棗和紅棗在家里種的都比較多,普通人的庭院里都會有兩棵左右的棗樹,每年到了冬天大家都會拿著桿子去打棗,很多人都覺得青棗熟透了就是紅棗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青棗和紅棗是兩種不同的品種啦,一起來看大青棗和紅棗的區別有什么呢?
大青棗和紅棗的區別
大青棗,就完全是正宗的水果了。雖說大青棗通體碧綠,但是水分充足,味道也足夠甜。這跟我們習慣上人為的棗變紅才成熟有著很大區別。雖然同是棗屬的成員,但大青棗完全是另外一個物種,它跟我們平常熟悉的大棗沒有任何直接的關系。它們的學名叫滇刺棗(也叫毛葉棗)。大青棗的主產期是每年的1月到3月份,在這個水果稀少的時段上市,自然吸引到了更多的食客。
大青棗果實營養豐富,古人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之說。果實鮮食,營養豐富,具有凈化血液,幫助消化,養顏美容等保健作用。鮮食肉質脆嫩多汁,甜度高,口感佳,風味獨特,單果重100-400克,因而有“熱帶小蘋果”“維生素丸”之美稱。鮮棗中的維生素最高243mg/100g,比獼猴桃62mg/100g。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有預防缺鐵性貧血、促進傷口愈合、預防過敏、降低膽固醇等作用。大青棗果實營養豐富,古人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之說。果實鮮食,營養豐富,具有凈化血液,幫助消化,養顏美容等保健作用。鮮食肉質脆嫩多汁,甜度高,口感佳,風味獨特,單果重100-400克,因而有“熱帶小蘋果”“維生素丸”之美稱。
紅棗,又名大棗。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滋陰補陽,補血之功效。紅棗為溫帶作物,適應性強。紅棗素有鐵桿莊稼之稱,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是發展節水型林果業的首選良種。經常食用鮮棗的人很少患膽結石,這是因為鮮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使體內多余的膽固醇轉變為膽汁酸。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