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胃腸間質瘤伊馬替尼耐藥患者治療方案
- 胃腸間質瘤伊馬替尼耐藥患者治療方案
-
參與醫生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 王寶貴 主任醫師

胃腸道間質瘤伊馬替尼治療耐藥,這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一個問題,分為原發性耐藥和繼發性耐藥,耐藥后的治療模式也不完全相同,具體如下:1、原發性耐藥:一般來講,大多數患者是在一線伊馬替尼治療以后半年之內就發生進展的,叫做原發性耐藥,大概5%-6%的患者會出現。最大的可能性是因為基因類型是野生型,或者是PDGFRα18外顯子突變,尤其是D842V突變。目前對于這部分患者來講,阿伐替尼是專門針對PDGFRα18外顯子D842V突變的新型藥物,所以目前來講,阿伐替尼是針對PDGFRα18外顯子D842V突變的首選治療;2、繼發性耐藥:伊馬替尼治療,還有一種叫做繼發性耐藥,也就是說患者在口服伊馬替尼治療腫瘤緩解或者穩定很長時間之后,出現腫瘤的再次進展,目前來講把這種患者都叫做伊馬替尼的繼發性耐藥。80%以上的患者在使用伊馬替尼以后有可能會發生繼發性耐藥,對于這部分患者來講,后續治療需要做一個全面評估,即是否有手術機會,如果不能手術,就需要根據患者再次活檢的基因突變類型換用藥物,比如可以換用二線的舒尼替尼、瑞戈非尼,但是這兩個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大,而且對于腫瘤的退縮臨床數據比較少,索性現在有一些新的藥物出現,尤其是瑞派替尼對絕大多數突變類型的晚期胃腸道間質瘤都有效。當然指南當中也推薦伊馬替尼耐藥,如果患者有手術的潛在切除的可能性,就需要做一個更激進的治療,有可能會把瑞派替尼作為二線治療,讓腫瘤退縮之后爭取做到R0切除,讓患者有更長的生存期。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