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腫是一種呼吸疾病,大部分患者都是過敏體質,其發病機制雖未完全清楚,但一般認為是多因素引起的,是環境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目前認為,肺氣腫是多基因遺傳病,由位于不同染色體上成對致病基因共同作用引起,氣道高反應性是肺氣腫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認為過敏性疾病多有遺傳因素。
肺氣腫的外科手術治療主要針對三種不同類的肺氣腫疾病,包括:
1. 局部切除肺大皰 (bullectomy)
2. 部份切除廣泛性肺皰肺氣腫 (bullous emphysema)
3. 部份切除廣泛性肺氣腫 (generalized emphysema) 。
目前手術方式大約有下列幾種:
1. 正中胸骨切開,將兩側肺上葉做部份楔狀切除范圍約 30%;
2. 雙側先后經后外側胸部切口,做部份肺上葉楔狀切除;
3. 單側后側胸部切口,待恢復后約一個月再做另一側;
4. 胸腔鏡做單側或雙側肺上葉楔狀切除。
隨著經驗的累積,術后止痛及麻醉技術的進步,使得此類患者在術后護理比過去要改善許多。一般建議在術后盡早拔除氣管內管,盡早恢復活動,可以減少術后漏氣及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盡管如此,術后持續漏氣及需要做氣切的比例仍然偏高。一般術后平均住院天數約為 11-14 天。大部分患者在術后的肺功能均有進步,自覺氣喘的情形也有改善。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