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民間俗稱“蛇串瘡”和“蜘蛛瘡”,是由水皰―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皮膚病,以沿周緣神經分布的群集皰疹伴神經痛為主要的臨床特征。中年以上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常伴有明顯的神經痛,表現為陣發性灼痛,部分中老年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后,仍遺留頑固的神經痛,且持續數月甚至達數年之久,不少患者因難以忍受而痛不欲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
在臨床實踐中使用洛韋類抗病毒藥物和早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等綜合療法,治療帶狀皰疹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茲詳述如下:
1.使用洛韋類抗病毒藥物:由于帶狀皰疹是由病毒引起,故治療本病的重點是抗病毒治療,目前,阿昔洛韋是治療帶狀皰疹最為常用的藥物,早期應用可抑制病毒及阻止其播散,從而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和防止后遺神經痛的發生。常規應用阿昔洛韋片的劑量是0.2g/次,5次/日,療程7~10天,也有許多資料主張大劑量使用阿昔洛韋片0.8g/次,5次/日,療程7~10天,與常規應用劑量相比,能明顯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和防止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筆者認為大劑量應用阿昔洛韋須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另外,常規應用新一代廣譜抗皰疹病毒藥伐昔洛韋、泛昔洛韋對防止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發生,有滿意的療效。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歐柏生
2.早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對感染引起炎癥有抗炎作用,對炎癥早期可改善紅腫熱痛癥狀,后期抑制組織增生,防止粘連及瘢痕的形成。早期應用(起病1周之內)治療帶狀皰疹可減輕病變神經組織水腫,避免或減少神經組織的炎癥粘連和纖維包裹,杜絕或減少后遺神經痛的發生。一般應用強的松20~45mg/日,分3次口服,連用1周。值得注意的是應用糖皮質激素可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且有引起皮疹大范圍播散的可能,故臨床應用應嚴格掌握糖皮質激素的適應癥,凡有免疫缺陷或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均應慎用,糖皮質激素必須在應用強效抗病毒藥物的前提下使用,這樣有助于克服糖皮質激素不良反應的發生。
3.聯合應用半導體激光:半導體激光照射是通過低功率激光的生物學效應和熱效應,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炎癥吸收,減輕水腫,對創面組織的修復和再生均有很好效果。同時,它可以減輕損傷部位神經末梢的化學和機械性刺激,調節神經末梢興奮性,增強細胞活力,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組織營養,有利于神經細胞的生長和功能恢復,從而達到消炎、消腫和鎮痛作用。每次照射15分鐘,連續7~14天就會有很顯著的療效。
此外,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還可選用中醫中藥療法、針刺療法、免疫療法、封閉療法等,這些療法都有助于縮短病程,減少或杜絕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發生。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