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東西,都是有一個名字的統稱,然后才有許多不同的分類,而且分類是不一定的,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分法,黃酒屬米酒,是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之一,是以稻米為原料釀制成的糧食酒,而黃酒又有很多品種,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黃酒家族的成員不斷擴大,品種琳瑯滿目,那么我們喝的什么酒屬于黃酒?
不同于白酒,黃酒沒有經過蒸餾,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種類糧食釀造的黃酒顏色不同,有米色、黃褐色或紅棕色。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于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著名的有山東即墨老酒、江西吉安固江冬酒,無錫惠泉酒、紹興狀元紅、紹興女兒紅、張家港的沙洲優黃、吳江的吳宮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黃酒;上海老酒、鶴壁豫鶴雙黃、福建閩安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白蒲黃酒(水明樓)、江蘇金壇和丹陽的封缸酒、河南雙黃酒、廣東客家娘酒、張家口北宗黃酒和紹興加飯酒(花雕酒等)、廣東珍珠紅酒等。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于低度釀造酒
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數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基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1] 黃酒是中國的漢族特產,屬于釀造酒。在世界四大釀造酒(白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黃酒家族的成員不斷擴大,品種琳瑯滿目。酒的名稱更是豐富多彩。最為常見的是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這種分法在古代較為普遍。
還有一種是按某種類型酒的代表作為分類的依據,如“加飯酒”,往往是半干型黃酒;“花雕酒”表示半干酒;“封缸酒”(紹興地區又稱為“香雪酒”),表示甜型或濃甜型黃酒;“善釀酒”表示半甜酒。還有的按酒的外觀(如顏色,濁度等),如清酒,濁酒,白酒,黃酒,紅酒(紅曲釀造的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如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黃酒、粟米酒、青稞酒等;古代還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區別,甚至還有根據銷售對象來分的,如“路莊”(具體的如“京裝”,清代銷往北京的酒)。還有一些酒名,則是根據酒的習慣稱呼,如江西的“水酒”、陜西的“稠酒”、江南一帶的“老白酒”等。除了液態的酒外,還有半固態的“酒娘”。這些稱呼都帶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要想準確知道黃酒的類型,還得依據現代黃酒的分類方法。黃酒的另一種分類方法是按釀造黃酒所使用的曲種分為“麥曲黃酒和紅曲黃酒”。
自2009年以來,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組織專家學者對黃酒文化進行了發掘保護,提出可以根據釀制黃酒所使用的粬種區分,將黃酒分為“麥曲黃酒和紅曲黃酒”兩大類。因為以浙江、福建、江蘇等地為代表的大量廠家,以及遍布浙江省南部、福建省的廣大區域的農家,采用紅粬(通“曲”)、糯米和水為原料,不添加任何其它成份,以人工自然發酵釀制而成的紅粬黃酒(簡稱“紅粬酒”),傳承歷史悠久,十分普及。為此,酒基會連續組織召開了三屆“中國紅粬高峰論壇”,發掘出一批歷史傳承悠久的紅粬酒釀造方法、器具及傳人,為發掘保護傳統文化開啟了一片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