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聽名字大概是生長在山間的一種,而不論是什么樣的植物,我們的中醫藥典中都會有它的一個位置,川楝子是楝科落葉喬木川楝的果實,原物種高10余米;幼枝密被褐色星狀鱗片,老時無,暗紅色,具皮孔,葉痕明顯,2回羽狀復葉長35-45厘米,每1羽片有小葉4-5對;具長柄,小葉對生,具短柄或近無柄,膜質,橢圓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2-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兩面無毛,全緣或有不明顯鈍齒,川楝子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呢?
本品有驅蛔蟲作用,有效成分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強,與山道年相比,作用緩慢而持久。低濃度(1:5000-9000)川楝素對整條豬蛔蟲及其節段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表現為自發活動增強,間歇地出現異常的劇烈收縮,運動的規律破壞,持續10-24小時。被認為川楝素是對蛔蟲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還能使蟲體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謝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應求而導致收縮性痙攣而疲勞,最后使蟲體不能附著腸壁而被驅出體外,因此臨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蟲時間較遲,約24-48小時,排出蟲體多數尚能活動。
川楝素對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時內給藥治療,其存活率可達80%以上;對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時治療,可治愈半數以上;對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護作用;與抗毒血清合用,可明顯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經一肌肉接頭處對抗肉毒的阻遏作用。山慈菇含秋水仙堿,作用與亞砷酸相似,出現類似砷中毒的癥狀。嚴重可致死。
川楝子配伍香附:二者皆入肝經有理氣止痛之功,但川楝子苦寒泄熱;香附辛甘氣平擅疏肝理氣。相伍為用共奏舒肝解郁、行氣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肝郁氣滯之胸脅脹悶不舒、善太息、乳房脹痛以及月經不調等。川楝子配伍小茴香:川楝子苦寒疏肝泄熱、解郁止痛;小茴香辛溫芳香理氣止痛、溫腎散寒、和胃調中.二者合用寒熱兼施共奏疏肝解郁、溫腎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寒疝睪丸墜痛;婦女經行腹脹、小腹冷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