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燥熱稍不注意就極易上火,一旦上火很容易照成腸胃不適而便秘,所以夏季來臨也要多注意飲食習慣以及多飲用水,如果還是便秘的話,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款可以通便的茶水;番瀉葉相信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植物吧,不過從名字上看應該知道它具有致瀉的作用,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番瀉葉泡水圖片來了解一下番瀉葉都有哪些特別之處吧!
番瀉葉,異名旃那葉、瀉葉、泡竹葉來源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小葉。為刺激性瀉藥,通過腸粘膜和神經從刺激腸蠕動,屬于猛藥,建議盡量少用。作用于結腸,一般幾個小時內生效。番瀉葉分狹葉番瀉葉和尖葉番瀉葉。狹葉番瀉葉含番瀉甙A、BC、D,大黃酚,大黃素,大黃素甲醚,3-甲基-8-申氧基-2-乙酰基-1,6-萘二酚-6-O-β-D-葡萄糖甙,小葉中含山奈酚。尖葉番瀉葉含番瀉甙A、B、C、D,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酚。嫩葉中含山奈酚。此外,同屬植物耳葉番瀉葉含花白甙,樹皮含多酚氧化酶。
番瀉葉味甘、苦,性寒,有小毒。歸大腸經。具有瀉熱行滯,通便,利水的功效。用于熱結積滯,便秘腹痛,水腫脹滿。其用法用量:2~6g,入煎劑宜后下,或開水泡服。資源分布:廣東、云南、海南諸省有載培。
禁忌
1.番瀉葉致瀉作用因人而異,有人服用10克,并無通便作用,亦無不良反應。但有人服10克則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表現為腹痛、黑便。所以常規用量也應先以小劑量試用,逐漸加量。用量過大可致惡心、嘔吐、腹 痛、腹瀉,并可見頭暈、行走不穩、面部麻木等。一般用于緩瀉勿大于2克,峻瀉勿大于6克。
2.藥不對證 番瀉葉性寒,瀉下的同時可傷正氣,所以體虛津虧而長期便秘者不宜用此峻下。臨床可見一些老年病人長期自服番瀉葉導瀉,雖一時腹氣通暢,但并非治本之法,而且會加重氣陰虛損,不利于從根本上解決便秘癥狀。此時應配肉蓯蓉、鎖陽、炎麻仁、地黃等補腎、養陰、潤下之品,以小量番瀉葉緩下,并逐漸撤減番瀉葉。
3.婦女哺乳期、月經期及孕婦忌用。劑量過大,有惡心、嘔吐、腹痛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