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高血壓是一種心血管綜合征,它涉及人體的交感神經系統,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神經-體液系統,血管-血液容量系統等,是引起腦中風、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大量循證醫學和臨床觀察都表明,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明顯少于血壓升高者,一項大型臨床研究也證明,血壓從115-75mmHg起,收縮壓每升高20mmHg,或舒張壓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病率增加一倍以上。而且血壓升高的程度越大,病程越長,波動越大,越不穩定,危害越高。寧波市中醫院心內科吳力
不論是收縮壓或舒張壓升高都對心腦血管有影響,中青年高血壓朋友往往是以舒張壓升高為主,伴或不伴有收縮壓升高,同時有交感興奮,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這時舒張壓的危害更大;而老年高血壓朋友存在動脈硬化,血管狹窄或斑塊形成,舒張壓往往偏低或正常,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脈壓差增大,此時高的收縮壓更為重要。
如果高血壓正常的波動曲線被擾亂,出現晨峰高血壓或夜間高血壓,都會導致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率增加。
下面就把血壓控制不好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分述如下:
1. 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壓最早出現和最常見的心臟改變。輔助檢查中心電圖顯示:左室高電壓或左室肥厚;心超可顯示:心肌肥厚和心臟擴大的程度;X胸片顯示:左心緣增大或呈靴形心。原因是由于血壓升高使心臟向動脈射血的阻力增大,心臟負擔加重,心腔內壓力增高,再加上一些神經體液因子的作用,造成心臟細胞肥大,間質纖維化,導致心臟肥厚。
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腔狹窄或斑塊形成,引起心臟血液供需矛盾所致的心肌缺血;高血壓可以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嚴重時可以造成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管內膜損傷,激活凝血因子,引起心肌梗死。臨床研究證明隨著血壓水平的增高,冠心病發病的危險也隨之增高。
3. 心律失常:高血壓患者可以發生各種心律失常,例如房早、室早、室速、房顫等,原因是由于高血壓所致的心肌肥厚,心臟擴大,心肌缺血,心臟發生重構,纖維化,心臟的電生理發生紊亂,特別是左室肥厚者容易發生室性心律失常,室顫,甚至猝死。其次危害比較大的心律失常為房顫,由于房顫時左心房容易形成血栓,特別是在血壓波動,房顫心率不能控制時,血栓易于脫落,隨血液流動,阻塞血管,例如阻塞腦動脈則引起腦梗塞。
4. 心力衰竭:高血壓引起心肌肥厚心臟擴大,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心臟舒張和收縮功能受損,最終導致心功能衰竭。患者早期表現為勞累或飲食后出現氣喘,心悸,胸悶,后期日常活動也感氣促,氣短,呼吸困難,咳嗽,尿少,下肢水腫,午后更甚,甚至夜間不能平臥休息,而端坐呼吸,或高枕而臥,納差腹脹等,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預后及壽命甚至不及腫瘤患者。但是人們對它的認識遠沒有達到惡性腫瘤的程度。
5. 短暫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是腦卒中的先兆。患者可表現為短暫性的肢體活動障礙,麻木無力,或眩暈朦,失語,吞咽困難,多數患者持續10余分鐘,而大多數患者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不遺留有癥狀,但可反復發作,每次發作的臨床癥狀基本相同。這預示著體內有反復發生的微血栓形成,有可能形成較大的血栓,臨床觀察發現,發生小中風的患者,以后發展成腦梗塞的幾率達到30-40%,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也很高。
6. 腔隙性腦梗死;長期高血壓得不到控制,使小動脈硬化,血管腔狹窄閉塞,相應的供血區腦組織因缺血而壞死軟化,形成約0.2-1.5mm的微小病變,殘留小囊腔,稱為腔隙性腦梗塞。如果反復發生多個缺血病灶,形成多個囊腔,稱為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頭顱核磁共振(MRI)顯示腔隙性腦梗塞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好于頭顱CT,建議首選MRI。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是造成老年人腦萎縮和老年性癡呆的主要原因。
7. 腦梗死:腦梗死是高血壓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發生原因不同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顱腦動脈原位血栓形成,造成腦梗死,是由于顱內動脈硬化,病變血管狹窄,斑塊破裂,內膜損傷所致,也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第二種是由于腦外栓子,例如頸動脈和主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脫落,或房顫患者左心房血栓脫落,隨血流堵塞腦部血管所致,也稱為血栓性腦梗死。
8. 腦出血:是高血壓控制不好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發病急劇,病情兇險,大量出血和腦干出血死亡率很高。原因是由于長期高血壓使腦內動脈硬化,彈性減退,脆性增高,血管在高壓作用下薄弱的地方會膨出,形成氣球樣或串珠樣血管瘤,在血壓升高到一定程度或波動過大時,動脈瘤破裂,引起腦出血。
9. 腎功能損傷:血壓控制不好,可造成腎功能損害,原因一是由于高血壓使腎小球內壓力升高,引起腎小球超濾率過高,腎小球損傷,腎微小動脈硬化;二是腎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影響腎動脈灌注,造成腎小球及腎小管供血不足。一般來說,高血壓患者血壓沒有得到很好控制,10-15年后就會出現腎功能不全,嚴重者發展成腎功能衰竭,尿毒癥。
10. 主動脈夾層:是由于動脈血管在過高血壓的作用下,動脈內膜撕裂,血液從撕裂處流入血管內膜和中層,造成內膜和中層分離,形成腔隙,血液充滿腔隙,形成血管壁內血腫,導致血管壁變得非常薄弱,一旦血壓升高到一定程度或波動過大,可引起血管破裂,發生大出血,危及生命,屬于極高危的心血管重癥,死亡率極高。典型臨床表現為突發的胸腹部劇烈的,撕裂樣疼痛,持續加重,任何止痛藥及控制血壓,擴血管的措施都不能使其減輕,可迅速出現休克,或短時間內猝死,兇險程度甚至超過心肌梗死。如果有高血壓病史,出現間歇性胸痛,腹痛,腹脹,伴發熱,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釋時,要高度懷疑不典型主動脈夾層的可能。
11. 周圍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除了引起心腦腎等臟器的動脈硬化外,還引起頸動脈,股動脈,四肢動脈的粥樣硬化,。頸動脈發生狹窄或者閉塞時,可出現頭暈,頭昏,朦,暈厥等癥;下肢動脈發生狹窄或閉塞時,可出現間歇性跛行,下肢發冷,嚴重者在休息時可出現下肢疼痛,甚至發生肢體潰瘍,動脈閉塞壞疽,為了保全生命,需要截肢,否則有生命危險。
12. 眼:高血壓控制不好可損害眼底動脈、視網膜、視神經,造成眼底視網膜小動脈硬化,視網膜出現和滲出,視網膜中央動脈或靜脈阻塞,視乳頭水腫萎縮,黃斑變性等,導致視力下降,嚴重者失明。
綜上所述,只有科學、規范化的控制好血壓,使血壓達到理想水平,才能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使高血壓的損害降低到最低。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