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日前召開2017年度全省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工作會發布一系列安排。其中引起熱議的是:為鼓勵更多的醫療專業人員投入到健康教育及科學普及工作中,山西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全國率先把撰寫科普文章納入了2017年度全省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從單純重視SCI論文,到凸顯科普的重要性日益顯現,高級職稱評審的導向讓醫務人員覺得新鮮。
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好比鳥之雙翼
“這是大勢所趨,”中華醫學會科普部主任唐芹表示,“以前個別人對科普有偏見,認為醫生搞科學研究才能顯現專業人員的素養,如果搞科普就是大材小用,這樣輕視科普其實是一種誤區。高度重視科學普及,是主席關于科學技術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中,一以貫之的思想理念。”
主席在“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明確指出,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好比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不可或缺、不可偏廢。但現實中,醫生因為臨床科研占據了較多的精力,做科普只能憑借醫生自己的成就感和公益心,一來缺乏激勵措施,二來長久的輿論環境總是造成做科普是不務正業的假象,因此醫務人員即便有心,也確實動力不足。需要合理地政策加以引導。山西出臺的政策就很好的起到了鼓勵的作用。
在國外,科普的地位很重要,你可能想象不到,世界最著名的頂級學術期刊《Nature》雜志創立之初,就有科學普及的基因,以大眾能讀懂的科學研究為特色,直到現在它的趣味性和準確性還吸引了很多非專業讀者。曾在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有論文發表的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創作專委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主任王韜非常贊同唐芹主任的觀點,他認為醫學科普所蘊含的大健康研究,確實也是國際醫學界關注的重要學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