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并不像普通感冒那樣,該病主要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流行性感冒,那么遺傳與流感有關聯嗎?對于流感的感染還要從流感的發病原因來探究的。
發病原因
流行性感冒病毒屬于正粘組液病毒科,是一種有包膜的RNA病毒,外觀形態呈直徑80~100nm的球狀或長達數千納米的絲狀。其特點是容易發生變異。分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發生變異,可感染人和多種動物,為人類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變異較少,可感染人類,引起爆發或小流行。丙型較穩定,可感染人類,多為散發病例,目前發現豬也可被感染。 流感病毒不耐熱,100℃1分鐘或56℃30分鐘滅活,對常用消毒劑敏感(1%甲醛、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等) 對紫外線敏感,耐低溫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包膜的成分包括膜蛋白(M1,M2)、雙層類脂膜和糖蛋白突起。該類糖蛋白突起包含血凝素(HA)及神經氨酸酶(NA)兩種類型,均具有抗原性,并有亞型特異性。核殼體為薄螺旋絲狀,呈螺旋對稱,直徑9~15nm,包括核蛋白(NP)、三種聚合酶蛋白(PB-1,PB-2,PA)及病毒 RNA;病毒基因組為單股負鏈RNA。
1、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命名
根據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性不同,將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按照HA和NA抗原的不同又將同型病毒分為若干亞型。亞型劃分是根據基因分析和瓊脂免疫雙擴散的結果。世界衛生組織1980年公布的流感病毒命名原則如下:型別/宿主/分離地點/分離年代/病毒株序號(血凝素亞型和神經氨酸酶亞型)。例如A /equine/Singapore/3/52(H7/N3),意即:甲型流感病毒/宿主為馬/在新加坡分離/時間為1952年3月/亞型為H7N3。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發現的血凝素有15個亞型(H1~15),神經氨酸酶有9個亞型(N1~9),與人有關的主要有甲1(H1N1)、甲2(H2N2)、甲 3(H3N2)和乙型。
2、流感病毒的穩定性
流感病毒在pH6.5~pH7.9間最穩定,對高溫抵抗力弱,加熱至56℃數分鐘后即喪失致病性,100℃ 1min即被滅活,在低溫環境下,病毒較為穩定,4℃能存活1個多月,-70℃可存活5個月以上。流感病毒對干燥、紫外線照射及乙醚、甲醛等常用消毒劑都很敏感。
由上述介紹,我們可以很清楚,流感主要與流感病毒的感染有關,遺傳與流感是沒有關聯的。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