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功能鍛煉問題!骨折后如何進行功能鍛煉?現在,骨科醫院給我們一個比較細致的闡述,藥物治療很重要,醫患攜手,共同對付疾病,盡早讓機體恢復健康。
隨著骨折逐漸愈合,在不影響愈合的前提下,逐步過渡到傷肢和骨折部位。根據循序漸進,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骨折后1-2周,這時骨折斷端尚不穩定,血液循環不好,可能還有水腫。可將傷肢遠端適當抬高,在肢體遠端做輕度按摩,肌肉做輕度收縮活動,如握拳、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以促進血液循環。
第二階段是骨折后3-4周,傷肢的疼痛基本消失。這時可做更有力的肌肉收縮活動,還可做傷肢未固定關節的自主活動,如腕、肘關節固定時要進行同側肩關節的鍛煉,以防發生粘連引起肩周炎。
第三階段是骨折固定去除之后,這時除了繼續原來未曾固定部位的活動外,重點要轉移到曾被固定關節的鍛煉。關節不能做主動活動時,可由他人或傷者本人幫助進行被動活動。
被動活動的動作宜輕柔,用力要適當,活動范圍逐步由小加大,不能引起疼痛,以防拉傷、扭傷。關節活動有改善時,要多做主動活動,并逐步加大活動范圍,延長時間,以不產生疲勞和疼痛為度。
關節活動恢復到一定程度后,如恢復到骨折已愈合良好,可增加抗阻運動,肢體上加沙袋進行活動,也可以借助器械進行活動,提高肌力,加大活動范圍,并提高動作的靈活性、復雜性。
骨折后的功能鍛煉問題,專家建議,患者在積極接受醫生的檢查和治療的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平時的日常康復治療方面!拖延和僥幸都不是正確的態度。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