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風濕性心臟病”是怎么回事,我們要從“風濕熱”開始說起。什么是風濕熱呢?它是由一種叫做“B組乙型鏈球菌”反復感染導致的非化膿性炎癥。常發生在5-15歲,多發于氣候寒冷多變的季節,住宿條件差,陰暗潮濕的環境,營養不良的人群發病率高。也就是說,環境差,抵抗力弱,有感染部位的人易發。很多患者表現為扁桃體炎和咽喉炎,有明顯的俗話說的“嗓子疼”。
這種細菌本身不會引起“心臟感染”,但是如果感染了這種細菌,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另一種反應,叫做“全身結締組織炎性反應”,就是因為這種“反應”,導致了人體各個組織器官發生了變化,在關節上的反應產生了“風濕性關節炎”,引起游走性的大關節疼痛(疼痛并不固定在一個關節),相信這個大家都不陌生。
影響大腦會引起“舞蹈病”,表現在皮膚,可以出現皮膚結節。說重點:在心臟上的反應我們就稱作風濕性心臟病,包括了風濕性心肌炎和風濕性瓣膜病兩類病變,而我們通常所說的風濕性心臟病就簡單的理解為風濕性瓣膜病。其實風濕熱本身對心臟的心肌也是有影響的,只是瓣膜病變引起的心臟改變更為明顯而已。
這種炎癥反應反復發作,導致心臟的瓣膜反復受到炎性刺激,發生瓣葉增厚、粘連、鈣化,腱索增厚、融合等,從而影響到心臟的泵血功能。這就是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