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運動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是神經內分泌對鼻粘膜血管、腺體功能調節失衡而引起的一種高反應性鼻病。本病病理機制錯綜復雜,許多環節仍不甚清楚,故給臨床確切診斷和有效治療帶來一定困難。發病無顯著性別差異,兒童很少有血管運動性鼻炎發生。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門診部針灸科張翠紅
一、 病因病機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組織胺等炎性介質的非免疫性釋放。
二、常見分型
根據發病因素,Goldman(1987)將血管運動性鼻炎分成三種臨床類型,這種分型對于診斷和治療有一定意義。
1、物理性反應型一些患者常針對某些理性刺激產生特異性鼻部反應。如每于接觸冷空氣、突然的氣溫變化、潮濕等,即產生發作性噴嚏,并伴有較多水樣鼻涕。患者常可明確陳述發病誘因。該型也可能屬反向過強性鼻炎。
2、精神性反應型精神緊張、恐懼或怨恨、沮喪等反復刺激,引起患者鼻部反應。現代神經生活內容的變化和節奏的加快與傳統觀念之間的矛盾,使此類患者人數增加。
3、特發性反應型此型患者往往找不到任何可疑的誘發因素,占血管運動性鼻炎病例的大多數。患者常有水樣鼻涕,鼻粘膜水腫,時有粘膜息肉或鼻息肉。內分泌功能失調可能是其誘因之一。
三、 治療措施
由于本病誘發因素多,發病機制錯綜復雜,治療中應采取綜合措施。
避免或去除誘發因素 藥物治療 鼻減充血劑 對以鼻塞為主要癥狀者可選用。但在應用時要注意藥物性鼻炎的發生。可采取間斷性或交替性給藥。三磷酸腺苷鈉(ATP)每次40mg,每日3次,對緩解鼻塞有顯著療效。最近有人證實ATP可能為另一種擬交感藥。 抗組織胺藥 不少非免疫性因素可引起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故抗組胺藥對不少病例仍有較好療效,對鼻癢和噴嚏癥狀明顯者,可首先選用。 抗膽堿藥 適用于以鼻溢為主要癥狀的患者。溴化異丙托品(iparatropium bromide)氣霧劑,每鼻孔80μg,一日4次,可有效地控制鼻溢。 腎上腺皮質激素 皮質激素在細胞內外各水平上發揮非特異性抗炎作用,故對血管運動性鼻炎的一些噴嚏癥狀明顯、水樣鼻涕較多且鼻粘膜水腫明顯的病例,有顯著療效。 外科治療 出現下列情形之一者,可考慮外科治療:①經保守治療1年以上癥狀不能控制且有加重趨勢;②鼻內結構解剖畸形明顯影響通氣或鼻竇引流;③不可逆病變組織如鼻粘膜增殖性改變或較大息肉。 解剖畸形的矯正 能加重血管運動性鼻炎癥狀的鼻內結構畸形主要是鼻中隔偏曲,重者常與鼻甲接觸甚至抵壓之。這樣長久形成的刺激不僅可加重局部炎癥反應,而且常常引起頭痛。鼻內孔狹小也是一種常見的解剖畸形,主要引起鼻塞。鼻內孔狹小常由鼻外側軟骨下塌引起。由鼻內解剖畸形引起的鼻部癥狀,有人稱之為結構性鼻炎。上述畸形早期矯正可明顯減輕癥狀,甚至可以治愈。 不可逆變組織的切除 明顯引起鼻塞的增生肥厚鼻甲,鼻粘膜長期水腫形成的鼻息肉,均應及時切除。 降低鼻內神經興奮性 針灸、拔罐治療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