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知道怎么了,好多人都說身體寒氣重,這樣身體不好就容易生病,雖然生的都是小病,可是也是很傷人的,那么要怎么樣才能把身體的寒氣驅除呢?這時候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喝中藥來調理身體,因為中藥一般沒病也是可以用來養身體的,副作用很小;據說夏天的時候去寒氣更有效,天熱治寒病更容易,有很多人都這樣說,下面我們來看看烏藥的價格以及功效作用。
【性味歸經】辛,溫。入脾、肺、腎、膀胱經。
【功效】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功效作用】
1.行氣止痛:①用于中寒氣滯、腹部冷痛,可與沉香、生姜、黨參等同用,如烏沉湯。②用于胸膈痞悶、食欲不振,可與沉香、檳榔、黨參同用,如四磨湯。③用于寒凝氣滯所致的小腸疝氣,可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高良姜、青皮、檳榔、巴豆同用,如天臺烏藥散。④用于氣滯腹痛、行經腹痛者,可與當歸、木香同用,如烏藥湯。
2.溫腎散寒:用于虛寒性小便頻數,可與益智仁、山藥等份研末,黃酒為丸,每日3次,每次9克,淡鹽水沖服,如縮泉丸。
【鑒別應用】木香、香附、烏藥,均能行氣止痛。然木香溫燥剛烈,能升能降,可通理三焦,尤善行腸胃氣滯;香附藥性平和,芳香走竄,偏于舒肝氣、解郁結,調經止痛;烏藥辛散,作用緩和,理胸腹氣滯,善除膀胱之冷氣。烏藥、沉香均能溫脾暖腎,行氣散寒,但沉香苦泄下行,降逆氣、納腎氣是其所長,且溫腎之功勝烏藥。烏藥氣雄走竄,無處不達,凡三焦寒邪、氣滯、血凝一切作逆之證均可適用。炒烏藥,緩辛燥之性,增散寒之力,用于虛寒氣滯之腹痛與反胃疝痛。
【配伍應用】
1.配肉桂:行氣散寒,溫經止痛。肉桂性大熱,長于散寒溫經。烏藥得肉桂,則增強其散寒溫里作用,肉桂得烏藥則溫紿行氣,二藥相合,用于脾胃虛寒之腹痛、痛經。
2.配益智仁:滋補脾腎,散寒縮尿。益智仁散寒納氣,暖脾攝津;烏藥溫散下焦虛寒,助膀胱氣化。二藥相配,除下元虛冷,固澀縮尿,用于小便頻數或遺尿。
3.配香附:行氣止痛。香附芳香直竄,善疏解郁結之肝氣,烏藥長于理脾肺之氣,二藥合用,可治一切氣病。
4.配川楝子、小茴香:川楝子疏肝行氣,小茴香芳香行氣、除寒散結。二藥配合,可增強理氣疏肝、散寒止痛之力,用于治寒凝氣滯、寒疝腹痛。
5.配當歸:行氣活血止痛。當歸補血活血,行氣止痛,為血中之氣藥,當歸得烏藥,則行氣溫通作用增強,常用于治療經行腹痛。
【應用注意事項】氣血虛而內熱者不宜用。
【用法用量】內服:3~12克,入煎劑。磨服1~3克。
【功效特點】本品辛開溫通,上走脾肺,下達腎及膀胱,有行氣散寒止痛之功,能疏理胸腹邪逆之氣。凡胸腹脹痛,二氣喘急、膀胱冷氣、小便頻數、疝氣作痛及婦女氣滯血凝之腹痛、痛經等證,均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