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謝崗醫院就診的患者可能會發現,專家的數量少了一些。記者了解到,作為東莞市首創的醫療機構合作經營模式,醫聯體運行4個多月以來,各項指標仍在下降,但跌幅有所放緩。由于專家數量供過于求,醫聯體已經調整了醫護團隊結構,并進一步理順管理方式。
前兩個月各項指標下降
7月1日起,東莞市人民醫院與謝崗醫院成立醫療聯合體。對于到醫聯體上班的市人民醫院專家來說,兩地的奔波給他們帶來的,更直觀的是就診患者數量的極大落差。記者了解到,一名呼吸科的主任醫師此前在市區一天要看七八十個病人,但是去了謝崗3個多月,“最多的一天只看了5個病人”。
根據統計,從7月1日起至8月31日的2個月期間,醫聯體的門診人數、門診收入、業務總收入等各項指標仍然在下降通道中,但跌幅較前有所收窄,住院收入有輕微上升。
醫院負責人分析說,經營狀況改善不明顯有內外兩方面的因素:外因是謝崗鎮人數大幅減少。據統計,謝崗常駐人口由2013年的最高約14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8萬人,人口基數的減少必然導致就醫人數的減少;內因則由多個因素構成,包括醫院結構陳舊,布局不合理;人員待遇偏低,陳舊的環境致人才流失;沒有令人信服的技術支持;沒有更新醫療設備;就醫流程繁瑣;耗材、辦公材料積壓;沒有實行績效及獨立核算導致工作不積極主動和物資浪費等。
由于供過于求,市人民醫院在10月份對派駐的專家結構進行了調整。此前,人民醫院駐謝崗的醫護團隊共52人,包括了學科帶頭人17人。調整后,派駐專家雖然仍有十余人,但撤回了部分專科帶頭人,調換成規范化培訓的中層醫護人員。
老設備陳舊新設備不便
“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以前很多設想可能比較理想化,現在實行起來,發現還是有不少問題。”市人民醫院負責人坦承,例如之前約定的5萬元以上設備由醫聯體三方一起同意購買,如今實行起來,感覺多頭管理有不少難處。
購置新設備不便,原有的設備又陳舊,這讓專家們習慣的很多檢查都做不了。為此,市人民醫院“搬遷”了一批醫療設備,例如普外科、婦產科的微創設備、泌尿外科的微創設備、兒科及新生兒科的必備設備、眼科的必備設備等,“還有一些實在沒法做的,只能轉到市區”。
目前來說,并不大的“蛋糕”也讓專家們產生了困惑:多年來一直致力的專科精細化,由于缺少設備和人員,難以大展拳腳。據了解,謝崗醫院以前只有4個病區。但是如果只負責將病人往市區送,醫聯體就沒有發揮本意,反而成了轉診的中轉點。
此外,醫聯體內部的人員積極性也有待提高。由于謝崗醫院原本只有120余人,大量新的人員涌入后,有醫生開玩笑說“感覺可以休年假去了”。為此,醫院成本核算和職工績效分配方案將首先進行改革,實行新的績效分配制度。
醫聯體擬擴大服務范圍
大規模的設備置換,還有待謝崗新院投入使用。不過,目前新院正在進行Ⅰ期的裝飾工程和Ⅱ期裝飾工程的前期工作,預計年底12月才能實施二期裝修。III期工程仍處于方案設計階段,包括專業化非常高的手術室、供應室、ICU、NICU、放射科的防輻射工程。算上大型設備的采購安裝還需招標采購,醫院負責人表示,新院可能要明年10月份才能投入使用。
為了進一步做大蛋糕,醫聯體擬將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周邊地區,將謝崗、橋頭、常平、樟木頭以及臨近的惠州幾個大鎮的患者吸引過來。
醫聯體的管理也正在改善。記者了解到,目前信息系統由醫聯體共同商議,初步計劃已完成。屆時,醫護人員可以在醫聯體方便地使用電子病歷,對就診患者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