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下稱“廣州婦兒中心”)今年10月8日起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嘗試:開始在三個院區全面推行“非急診掛號全面預約”,除急診、隔離門診外,來院看病均需通過預約掛號。
新舉措推行一個多月收效如何?患者和家屬能否適應?
連日來,南方日報記者走訪了廣州市婦兒中心三大院區發現,“非急診全面預約”取得初步成效,預約率達九成以上。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方式要全面推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蹲點:年輕爸媽較適應預約
11月10日上午10時左右,記者在廣州市婦兒中心珠江新城院區一樓大廳看到,前來就診的患者和家屬已有不少。大廳沒有了往日的長龍,不少人進入大廳徑直前往預約好的科室。
大門左側的5臺自助掛號機前排起了隊伍,每條隊伍不超過8人。位于大門右手邊的4臺自助機前排起長隊,初次前來就診但沒有攜帶身份證的患者在此辦理健康卡。大廳服務臺還保留有一個人工窗口接受咨詢。大廳內還有三名工作人員在“醫程通”服務臺旁向掛號者介紹軟件使用方法。
同一天,位于廣州人民中路的廣州市兒童醫院,現場亦秩序井然。除部分掛號者臨時在自助掛號機前預約掛號外,多數掛號的父母已事先預約好就醫時間,帶著孩子進入醫院后徑直找到科室就醫。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很多年輕的父母已逐步接受這一新措施。
患者梁女士認為,對于習慣使用智能手機的年輕患者群體來說,全面預約并不麻煩,反而更有利于自己選擇就醫時間,不會使用手機終端的老人家可用電話預約,沒什么大問題。
從清遠帶孩子來看病的李女士說,過去,她要提前一天找地方住,第二天早早來排隊掛號,現在預約完,直接來醫院,看完就走,挺方便。
經歷磨合與調整,記者獲悉,廣州市婦兒中心預約就診率穩步上升,并穩定在九成以上。據醫院有關負責人統計,10月8日,三個院區預約掛號率65.1%;10月9日預約就診率達72%;10月12日,推行后第一個周一就診小高峰,非急診掛號預約率達92%;10月13日非急診掛號預約率達95.2%。
據院方透露,一個月來,該院診療量實際總診療人數37.5萬人次,日均超過1.2萬人次。其中,非急診門診就診預約掛號率超過了9成,占92.8%,一個月的預約掛號總量接近33.3萬人次。
不同聲音:老年人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
“到目前為止,中國就診者更多是即時掛號、即時就診。如果路途遙遠,或者過了掛號時間和號滿的時候,醫院和就診者均感到為難。”廣東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認為,預約是必然趨勢,若不實行有效的門診、住院預約,就難以滿足就診者的需要,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
實際上,廣州市婦兒中心也嘗到了這一大膽嘗試的“甜頭”。該中心醫務部主任孫新表示,推行全面預約掛號既有利于節約等候時間,緩解醫院擁擠,也方便了患者就診,預約就診需實名制,也有助于減少“黃牛”。
“這樣的探索對許多醫院而言很有示范意義。”陳超是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辦主任,他認為,這種做法大膽、勇敢,不過要全面推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舉個例子,這若在放在綜合大醫院,尤其是老年患者多的醫院便立馬會‘水土不服’,因為他們不熟悉智能手機的操作。”
幾年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便開始搭建該院的預約網絡。去年,該院更開通了微信預約等方式。“如今,常見的預約方式如電話、網站、微信、支付寶、客戶端等我們都有。”陳超透露,該院開放了80%的號源供預約,有些科室,如婦產科,專家很搶手,預約率達80%以上,但有的科室還是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徘徊。這些科室的病人在現場掛號便能基本滿足需求,就診者預約的習慣也還沒培養起來。
“率先推行全面預約的都是兒童醫院,因為兒童醫院掛號的都是年輕的父母,對新事物接受度較高,大型綜合醫院全面實行預約診療并不現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黨委副書記彭義香說。
未來探路:要輔以相關政策作保障
在歐美一些國家的醫療衛生體系中,預約診療已成為了患者到醫院就診的常規方法。
如今,網絡、通訊以及健康金融的發展,為預約診療帶來便利。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廣州全市33家市屬、省屬、部屬、部隊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里,搭建了本院的微信、支付寶預約掛號平臺的共有20家,其中同時開通了支付寶、微信預約掛號平臺的醫療機構有10家。
不過,從最近的數字看,總體預約率并未因渠道多樣化得到顯著提高。目前廣州市的三甲醫院中,預約診療率普遍僅有三四成。
深圳市光明新區中心醫院的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盡管未來看病可能進入全面預約時代,但號源的增多、預約平臺的完善、看病預約優先等并不能完全改變目前無序就醫的局面。優質醫療資源的緊缺、醫院管理存在的問題、患者習慣都阻礙了預約診療的發展,難以一蹴而就。
“光是就醫習慣的改變就不容易。”陳超透露,他們遇到不少患者爽約的情況,但醫院并沒有輕易啟用黑名單功能,因為看病關乎健康、生命,用“黑名單”必須非常慎重,醫院也必須給患者時間適應。這些爽約者系統已自動做記錄,必要時可能會采取延后就診等處理方式。
陳超還建議,醫生加強對患者的引導。“患者最聽醫生的話,如果醫生在看病時告知患者,復診需采取預約方式,患者便會傾向于這么做。”
筆者留意到,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提出,至2017年底,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50%,復診預約率≥80%,口腔、產前檢查復診預約率≥90%。
在許多專家看來,面對預約診療存在的各種問題,更多要輔以相關政策作保障。只有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確實提高、醫聯體成功組建并發揮作用、分級診療順利推進、多點執業真正落地,預約診療服務才能真正成熟起來,科學有序就醫也才能真正實現。
優點
?節約患者時間
?緩解醫院擁擠
?能夠減少“黃牛”
難點
?讓患者形成預約習慣
?讓老年患者也能便利預約
需要的政策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高
?醫聯體成功組建并發揮作用
?分級診療順利推進
?多點執業真正落地
一個月來,廣州市婦兒中心非急診門診就診預約掛號率超過了9成,占92.8%,一個月的預約掛號總量接近33.3萬人次。
國家“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提出,至2017年底,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50%,復診預約率≥80%,口腔、產前檢查復診預約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