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湞表示,我國80%藥品批發量集中在前100家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有一些批發企業將無法存活,但事實上這些批發企業不僅活著,還活得很好,這就造成了悖論:市場經濟在藥品批發領域失靈了,優者勝不出,劣者淘不掉。
從《綱要》看,未來對藥品流通企業要求更高,實際上,現在部分企業正在按照上述《綱要》在積極發展,如開始擁抱先進的現代物流技術及內部IT管理系統,擺脫以往靠人力打包、分揀和追溯的落后模式,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將反過來擠壓不規范企業的生存空間,逼迫其退出市場。
據商務部《2015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披露,2015年醫藥商業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前15位都在百億元以上,這15家企業的合計規模接近我國藥品流通市場規模的50%。逐漸向流通成熟市場集約化看齊。
另據商務部的報告預測,“十三五”期間,全國范圍將產生超大型醫藥企業集團和一大批全國性、區域性大型骨干藥品流通企業,且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融資的藥品流通企業將明顯增多,藥品流通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目前國內年營業額超過千億的流通企業分別是國藥控股、華潤醫藥以及上海醫藥。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政策的推進和競爭的加劇,藥品流通行業通過資本運作持續活躍,巨頭們大魚吃小魚的苗頭已經開始顯現。當下,國藥控股、華潤醫藥等企業通過并購整合迅速成為行業龍頭。
“流通行業大整治使得一些醫藥商業開始出現倒閉或者想退出市場的現象,這是大型商業集團搶地盤的好時機,未來醫藥流通行業將出現拼搶高潮。”上述業內人士指出。
作為中國第二大醫藥分銷商,華潤醫藥在10月16日的招股說明中表示,在醫藥分銷及藥品零售領域,公司擬通過兼并收購大分銷網絡,至2020年覆蓋全國。這亦是此次上市募集資金的用途之一。據了解,目前華潤已經在接洽多個收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