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致病原因為久病肺虛,易感外邪,痰濁儲留致使病情逐漸加重演變而成,故其發生與發展有內因與外因兩方面因素。
1.內因為久病肺虛,如內傷久咳、哮證、支飲、肺癆等慢性肺系疾病遷延失治,經久不愈,痰濁壅肺,氣還肺間,致使肺臟虛損,成為發病的基礎。
2.外因為感受外邪,肺氣虛,衛外不固,外邪六淫易反復乘虛入侵,誘發本病發作。鄭州市中醫院呼吸內科楊彥偉
病變首先在肺,繼則可影響脾、腎,后期及于心。肺主氣、司呼吸,開竊于鼻,主表衛外。故外邪每易從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病邪壅滯于肺,氣道不利,氣機升降出入失常則見喘促,咳嗽,咯痰。另肺為五臟華蓋,朝百脈而通他臟,肺為嬌臟,不耐邪侵,他臟之病氣上犯亦可使肺失宣降,肺氣脹滿,壅阻氣道,呼吸不利,發為喘促。由于內外合邪,經久不愈,反復發作,終致肺臟虛損。肺虛則氣失所主,短氣,喘促日益加重。肺虛日久及腎致肺不主氣,腎不納氣,動則喘甚,吸入困難,呼吸短促難續。由于肺氣虛,治節失職,不能輔佐心臟運行血脈。又心陽根于命門之火,腎虛,心氣,心陽亦虧虛,不能鼓動血脈運行,則血行瘀滯,出現面、唇、舌、甲床青紫,喘促加重,胸滿不得臥,屢屢頻作,肺腎虛損日趨嚴重形成惡性循環,病勢愈深。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