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肺氣腫的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支氣管阻塞以及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關。吸煙、感染和大氣污染等引起細支氣管炎癥,管腔狹窄或阻塞。吸氣時細支氣管管腔擴張,空氣進入肺泡;呼氣時管腔縮小,空氣滯留,肺泡內壓不斷增高,導致肺泡過度膨脹甚至破裂。細支氣管周圍的輻射狀牽引力損失,使細支氣管收縮,致管腔變狹。肺血管內膜增厚,肺泡壁血供減少,肺泡彈性減弱等,助長膨脹的肺泡破裂。在感染等情況下,體內蛋白酶活性增高,正常人抗蛋白酶系統的活性也相應增高,以保護肺組織免遭破壞。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者對蛋白酶的抑制能力減弱,故更易發生肺氣腫。吸煙對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也有不良影響。
一 導致患肺氣腫的危險因素:
1、個體因素:(1)遺傳因素例如抗胰蛋白酶缺乏;(2)氣道高反應;(3)肺發育不良。
2、環境因素:(1)吸煙;(2)職業粉塵和化學物質;(3)呼吸道感染;(4)環境污染;(5)社會經濟地位落后。
二 疾病分型
如上所述,肺氣腫發生存在2 種模式:病因-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病因-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阻塞性肺
氣腫或COPD 在臨床表現上可以分為2 種類型,即氣腫型亦稱紅喘型(PP 型)和支氣管炎型亦稱紫腫型(BB 型);還有一些患者不符合以上兩型的典型表現,亦稱之謂“混合型”(X 型)。
1、BB 型:患者的支氣管炎癥病變比較嚴重,肺氣腫病變較輕,咳嗽、咳痰史突出,體型多較胖,常有發紺、頸靜脈怒張和下肢水腫,肺底常可聞干、濕啰音,肺通氣功能損害明顯,彌散功能正常,常存在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血細胞比容增高。該型患者多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易發展為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預后較差,高齡患者中少見此型。
2、PP 型:患者的肺氣腫病變較重,慢性支氣管炎病變較輕,多見于老年,體質消瘦,氣促明顯,一般沒有發紺,常取特殊體位——兩肩高聳,兩臂扶床(椅),吹哨樣呼氣,X 胸片肺透亮度明顯增高,肺紋理減少,殘氣率明顯增高,通氣功能損害較輕,血細胞比容正常,血氣檢查多正常或輕度損害。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