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積極的咨詢支原體肺炎的檢查方法,臨床癥狀如頭痛、乏力、肌痛、鼻咽部病變、咳嗽、胸痛、膿痰和血痰,肺部X線表現和化驗室檢查如冷凝集試驗等有助診斷。正確選擇比較重要的支原體肺炎的檢查方法和項目可以及早的確診疾病。
一、通過病史、癥狀診斷
起病較緩慢,多數為咽炎、支氣管炎的表現,10%為肺炎。癥狀主要有寒戰、發熱、乏力、頭痛、周身不適,刺激性干咳,伴有粘痰、膿痰,甚至血痰,重者可有氣短,劇咳時有胸痛;也可有惡心、食欲不振,嘔吐,腹瀉及關節痛、心肌炎、心包炎、肝炎、周圍神經炎、腦膜炎、皮膚斑丘疹等肺外表現。
二、通過體檢診斷
鼻咽部及結膜充血、水腫,可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皮疹;胸部體征多不明顯,肺部聽診可有細濕羅音,偶有胸膜磨擦音及胸水征。
1、間接血凝試驗:主要檢測IgM抗體。此后7天出現陽性。10~30天達高峰,12~26周逐漸降低。急性期采血宜早,否則不易測出4倍增高的抗體。特異性尚不理想,與補結試驗相似。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用于檢測IgM和IgG抗體。方法敏感、特異性高、快速、經濟,是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實用可靠的手段。
3、冷凝集試驗:是一種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非特異性試驗,有33%~76%感染者為陽性(效價≥1∶32)。效價越高該病的可能性越大,常在發病的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出現陽性反應,持續約2~4個月。此試驗在嬰幼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肺炎和呼吸道感染也可出現假陽性反應。
4、肺部X線檢查:可見模糊云霧狀或均勻一致的陰影,近肺門部較致密,向外逐漸變淺,邊緣不清楚,通常不侵犯整葉。絕大多數為一葉受累,以下葉多見,左下最多,右下次之,側位20%左右有少量胸腔積液,10%左右見肺不張,偶見胸膜炎,肺部病變通常在2~3周吸收,完全吸收需4~6周。小兒約30%伴有肺門淋巴結腫大。
5、核酸雜交試驗:用放射性同位素(32P、125I等)標記的核酸探針技術進行肺炎支原體檢測。此法雖靈敏度高且特異性較強,但要求條件也較高,需要使用同位素,故難于在臨床推廣。
三、鑒別診斷
1、真菌性感染:念珠菌、隱球菌、毛霉菌、組織胞漿菌、芽生菌等。可取痰、尿作培養與涂片;血清補體結合試驗、瓊脂擴散法等,如檢出陽性結果即可鑒別。
2、肺結核:肺結核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痰中可查到結核桿菌。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