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遺傳因素;
(2) 先天性足部骨性畸形;上海市兒童醫院骨科王隼
(3) 足部外傷或慢性勞損;
(4) 足內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痙攣。
臨床上分為姿勢性平足癥和痙攣性平足癥。臨床表現主要為久站或行走時足部疼痛或不適,站立時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展,舟骨結節處腫脹壓痛,休息減輕,晚期發展為痙攣性平足,并可引起骨性關節炎并發癥扁平足可并拇外翻、胼胝、行走疼痛等,影響運動。部分病人有家族史。 本癥可發生于兒童及青壯年,若為先天性者則多在10歲以后出現癥狀,常因各種損傷和勞累、肥胖而誘發,雙側多見。本癥重在預防,一般行保守療法多能奏效,少數患者則需手術治療,亦可獲得較好療效。療效欠佳者多數是未經正規治療或伴有合并癥、并發癥者。
預防常識
本癥主要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縱弓塌陷或彈性消失而引起足部疼痛。扁平足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形成足弓的結構發育不良及各種損傷和勞累所致。父母有平足者,其子女往往也有平足。有些人雖有平足,但并不感不適。只有那些感到疼痛,影響行走者才能稱為病態。本癥主要在于預防,有先天性平足或遺傳傾向者,幼年起即應鍛煉小腿和足部肌肉,增強其肌力,同時減少負重過度或防止疲勞。穿用平足矯形鞋或鞋墊。
一旦發現孩子有扁平足應作如下治療:
1、幼年時應開始鍛煉足部肌肉,赤足在沙灘或草地上行起走,屈曲足趾,足底外緣著地步行,有利于足部外側肌肉和韌帶的鍛煉。
2、熱水浸足,可以促進足部血液循環,并以足趾抓取圓彈子,以鍛煉足部肌肉。
3、避免站立或負重過久,站立時要經常變換體位。
4、穿矯形鞋,這種鞋底內側一半較外側厚2 ̄3厘米,鞋后跟內側一半延長至足心,并較外側厚0.5厘米,這樣可使負重線由足內緣外移。
5、跟腱過緊的嬰兒,可以用手法矯正,讓患兒仰臥,伸直膝關節后,逐漸把足內翻 ,背伸,可使跟腱放松,每次2 ̄3分鐘,每日1 ̄2次。
采用以上矯形鞋和手法矯治,約可使40 ̄50%患兒恢復正常;有進步,個別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