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貴報11月月22日社評《全面放開二孩,“兒科醫生荒”如何緩解》和專欄《濫用抗生素:治???作死!》兩篇稿子,我就想起帶孩子去醫院的一些見聞和感受。
抗生素濫用,醫院以及醫生當然要負一些責任。不過,患者方面其實也有責任,一些患者及其家屬由于嚴重缺乏醫療常識,往往主動提出讓醫生給開“好藥”,所謂的好藥不一定是指藥品質量高,而是說藥品見效快,尤其是很多人對頭孢類的抗生素有點迷信,小病也吃大藥。而對這種要求,某些醫生更愿意做“順水人情”,也不給患者解釋。因此,我認為很有必要向公眾普及醫療衛生健康常識,這可以避免抗生素濫用現象。
當然,去過醫院的人都知道,各科都缺醫生,尤其兒科醫生更少,醫生根本就沒有太多的時間給患者多說幾句話。如果醫生們的收入不取決于處方以及抗生素之類藥量多少,而取決于他們給患者看病的時間或者其他因素,醫生就有充足的時間給患者提出比較詳細的醫療建議,使患者不再迷信抗生素,這就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