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是一個個人的自主選擇,女性整容不能被判定就是為了取悅男人,整容無罪,但整容行業卻一身毛病,我國醫療美容市場存在不規范甚至非法行醫等現象。
此言不虛,中國整容業一直缺乏規范,事故頻發。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年因此毀容毀形的投訴近兩萬起。就在昨天,有媒體報道,揚州一女士在做完微整形手術后,臉部大面積變紫,險被毀容。我們不妨以這件事情為例,看一下我國整形業的一些問題。
首先,事發后查出,該整形單位與醫生均無相關資質,這也是一個普遍問題,根據文章《王貝之死:整容為何成害命》,在很多的整形醫院中,有正式從業資格的醫療人員連一半都不到。而且,由于我國大學基本沒有開設整容整形專業,所以即使是專業的整容整形醫生,也往往是口腔科或外殼轉業而來。而在整容業較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大學畢業之后,需要做3到5年的住院醫師,再加上3年的整形專科培訓,才有機會成為一名整形外科醫生。
這出毀容險劇最后的結果是,院方向顧客道歉并賠償醫藥費。這樣的處罰結果和其他國家與地區相比實在太輕,無法起到整頓行業的作用。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香港,根據《診療所條例》,在無照整容診所行醫,致他人身體受傷,醫生最高可處7年監禁。
除了醫生資質欠缺,監管法律跟不上,我國整容業還有手術后糾紛處理不當,亂用藥等一大串毛病。就目前而言,女性整容的意愿應當尊重,但整容行業的規范度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