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是在早上享用的餐,通常是廣義上可以理解為睡醒后的第一餐。俗話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為什么要這么安排呢?時間要最佳:醫學研究證明,7點到8點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與中餐以間隔4—5小時左右為好。如果早餐較早,那么數量應該相應增加或者將午餐相應提前。
每當我們吃過飯后,大約經過4個小時,食物通過在體內的消化吸收,將全部排空。因此,為了不斷給人體補充能量,必須4~6小時安排一次用餐。早晨,當我們經過8個小時的睡眠后,會感到特別的精神,自然上午的工作、學習效率要比下午的要高。但是,許多人為了趕時間,就把早餐“省略了”。其實,這是一個很不明智的選擇。不吃早餐,工作、學習的效率會下降,我們的胃就好像一個食物加工的袋子,我們所吃進的食物都要經過胃, 把食物一點一點地磨碎,達到消化吸收。當胃里沒有了食物,但胃還是要不斷地摩擦,時間久了,就會感到胃痛,再加上沒有食物供給能量,常常會出現頭昏、無力、心慌、出冷汗等。另外,如果早晨不吃早餐,一天就只有兩餐了。這樣,空腹的時間就會變長,每餐的飯量也就增多了,從而使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強,吃進去的食物就會被完全吸收。日本的相撲運動員就是這樣來增加體重的。因此,不吃早餐的人也容易發胖。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好,以使身體得到正常發育并保持健康狀態。另外吃早餐的時間最好在早上7-8點之間,起來后一個小時之內,否則會影響吸收哦。
補充水分
早餐前應先喝水,人經過一夜睡眠,從尿、皮膚、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營養,早餐起床后處于一種生理性缺水狀態。如果只進食常規早餐,遠遠不能補充生理性缺水。因此,早上起來不要急于吃早餐,而應立即飲500—800毫升溫開水,既可補充一夜流失后的水分,還可以清理腸道。但不要在吃早餐前喝較多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