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9月17日電(記者徐海濤)人體肝臟受慢性損傷會纖維化,如持續發展會導致肝硬化,但這個過程難以提前發現并有效治療。近期,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徐洪海博士與南方醫科大學學者合作,發現人體蛋白“LECT2”和“Tie1”的結合是肝纖維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可將“LECT2”作為潛在的血清診斷標志物,使無創性診斷成為可能。
我國是肝病大國,肝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肝病患者大部分是慢性肝病,慢性肝病的特點是出現炎癥和不斷進展的纖維化,但目前肝纖維發病的分子機制不明確且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近期,徐洪海與多位學者合作研究發現了肝纖維化過程中的一個新機制,人體蛋白LECT2作為“配體”能夠與“受體”Tie1結合,兩者相結合后會引起一系列的“信號傳導”,先是調控肝臟血管新生和肝血竇毛細血管化,進而再影響肝纖維化的進程。
日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了他們的新發現。這項研究表明,通過檢測人體血清中的LECT2水平,可能實現對肝纖維化的無創性診斷,并將其作為治療肝纖維化的潛在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