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癥病變,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前者由細菌、病毒、螺旋體、立克次體、霉菌、原蟲、蠕蟲等感染所致,后者包括過敏或變態反應性心肌炎如風濕病以及理化因素或藥物所致的心肌炎等。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病程在3個月以內者稱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通常的診斷方法。
心肌炎診斷方法是什么
心肌炎的癥狀輕重有多種,病情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輕者沒有任何的臨床表現;嚴重者可發生猝死、嚴重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大家熟知的心力衰竭,急性期死亡也是很有可能。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表現比較輕,這是跟大多較新生兒和兒童病毒性心肌炎對比而來的結論。這種情況突然死亡率低,病例治療效果良好。但重型患者少數人中就有急性期后持續心腔擴大的例子,臨床中與擴張型心肌病相似,又被稱為“亞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或者“擴張型心肌病綜合征”之稱。這些患者的自然病程沒有重疊。有點患者病情屬于進行性質發展,心腔擴大以及心力衰竭同時致死;也有部分心腔擴大,而無心力衰竭的癥狀表現,持續數月乃至數年這么久,及時不治療,心功能能自行改善并持續穩定;還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再度病情惡化,這時情況就不容樂觀了。
病毒性心肌炎確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多數輔助檢查均的針對性也不足應付。如何融合臨床表現跟實驗室實驗結果?如何切實診斷病毒性心肌炎?國際上尚無統一回答。因為僅有病毒感染,甚至說心肌炎之類癥狀都不足以確診病毒感染心肌。目前我國臨床診斷上,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比較寬松。病毒感染史及心電圖發現早搏或僅有胸悶、心悸等普遍表現的,獲得外周血病毒病原學依據的,都會判定為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往往患者會產生一定的精神和經濟負擔。進一步加強臨床醫師們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認識迫在眉睫,上兩次診斷標準草案已經不能滿足現狀,本次研討會又做了修訂,以作為現階段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時的重要文獻。
心肌炎的診斷一般根據病因的特癥、心臟方面的臨床表現和體征、實驗室實驗檢查發現的心電圖異常、心肌壞死標志物增加、超聲心動圖的非正常形態,同時還要排除其他的心臟疾病。心肌炎的確切診斷需要病理組織學的證據,因此特別嚴謹,也是一門高技術含量的學問。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