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為什么會得多動癥呢?”家長們一旦知道孩子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之后,這是他們最疑惑的問題之一,其實這也是困擾醫學家的難題,現有的研究幾乎可以肯定ADHD是一種遺傳病。“可是我們兩個都沒有這病啊,怎么會遺傳給孩子呢?”父母依然很疑惑。上海新華醫院臨床心理科帥瀾
實際上,ADHD是一種“復雜的多基因遺傳病”,絕對不像我們在中學課本里學的“色盲”那樣簡單。也就是說,ADHD的發病不是由單個基因決定的,而是與多個基因的異常有關,并且,遺傳的作用還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因此,是在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這就是ADHD發病機制的復雜所在。
有研究發現,ADHD患者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ADHD患病率為50%,而異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患病率僅為14%。對雙胞胎的研究發現,如果是同卵(核基因一致),其中一個患病,另一個的患病率高達100%,而異卵雙胞胎的患病率則要低得多。由此可見,基因對于ADHD的發病有著很明顯的影響。而關于寄養的調查研究則進一步確診了基因的作用:患兒的同胞兄弟姐妹寄養于環境相似的其他人家里,結果,患兒的堂兄弟姐妹22人中僅2人發病,而同胞兄弟姐妹19人中就有9人發病。
這些都說明,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具有明顯的家族性。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ADHD的遺傳度為0.7-0.8,也就是說,在ADHD的發病中,遺傳起到了70%-80%的作用,而環境因素的作用只占20%。當然,這是對于整個ADHD群體的概括,具體到每個ADHD兒童時,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遺傳和環境實際上是內因和外因的關系。遺傳,更確切地說是基因,它是每個人固定攜帶的生物信息,是從父母親那里繼承而來的“內因”。當某個個體存在ADHD的致病基因時,基因所編碼生產的蛋白質就可能出現異常,而這種異常功能則可能會導致ADHD的種種癥狀表現。那么,是否個體有了ADHD基因,就一定會發病嗎?不一定,這個時候環境因素的重要性就逐漸體現出來。環境因素就是“外因”,它涵蓋的范圍很廣,包括家庭的教養方式,親子關系,老師的教育方式,甚至大氣環境等等。良好的環境因素可以抑制ADHD基因的作用,而不良的環境因素則會促進ADHD基因的作用。所以當孩子得了ADHD時,千萬不要因為它具備遺傳因素而擔心無法好轉,要知道,孩子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因素同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從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展以來,很多醫學科學家都提出對未來醫療的設想,其中之一就是患者在就診時拿著自己的基因圖譜,醫生只需要破譯這些密碼,就可以準確地進行診斷和治療。盡管關于ADHD的基因遺傳研究在國外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但是由于種族差異的存在,國外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適用于中國各民族人群。因此,近年來國內對ADHD的基因遺傳學研究也開展地如火如荼,而且取得了不少成績,逐步發現了一些與ADHD發病相關的基因。但是這些基因的作用還需要不斷地反復驗證,因此,距離真正應用到臨床診斷和治療還有很漫長并且艱辛的一條探索之路,需要大家去完成。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