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醫生”APP在24小時內一定會給用戶一個答復
“益醫生”成立于2015年初,目前簽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醫生5000余名,均為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及以上級別的專家。“益醫生”CEO蔣丹斐表示,“益醫生”的特點是掛號速度快,24小時內一定會給用戶一個答復,7天之內保證就診。
10月23日上午,由非公立醫療協會主辦,北京益醫移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互聯網+分級診療論壇”在北京舉行。在論壇上,“益醫生”APP正式宣布上線,成立不足一年的移動醫療平臺“益醫生”目前已順利獲得3000萬元A輪融資。
消息
5000余專家醫生簽約“益醫生”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醫療服務管理指導中心、統計信息中心和北京市衛計委公共衛生信息中心、首都兒科研究所等相關部門和機構的領導和專家們共同出席了本次“互聯網+分級診療論壇”。
國家衛計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姚建紅表示,互聯網將會對醫療服務的理念、模式、技術、方法產生重大影響。在深化醫改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互聯網推動醫藥衛生領域的改革,促進分級診療和衛生信息化建設,是醫改頂層設計高度關注的問題。因此,像“益醫生”這樣的移動醫療平臺在改善患者就醫和醫生行醫的理念和方式上將大有作為。
“益醫生”成立于2015年初,目前簽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醫生5000余名,均為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及以上級別的專家?!耙驷t生”為客戶提供一線三甲醫院專家預約門診服務、專業一對一導醫全程就醫陪護、遠程診斷、二次問診、體檢報告在線解讀分析、私人醫生問診咨詢、專家會診安排、住院和手術安排、綠色就醫通道、健康和慢病管理等29項服務。
“益醫生”CEO蔣丹斐表示,通過“益醫生”這個智慧醫療平臺,患者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即可享受知名專家的醫療服務,通過呼應分級診療,整合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同時,平臺的健康檔案有助于為患者提供更精準便捷的醫療服務。
患者
移動醫療APP亟須建立“評價體系”
由于老家在外地,姚女士經常接到親戚朋友的電話讓她幫忙找醫生咨詢病情。但在外企工作的她往往連周末都在加班,很難有時間去醫院。去年以來,姚女士通過“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等多個移動醫療平臺,幫老家親戚咨詢了病情,甚至還幫一位外地來京就醫的朋友成功掛上號。
姚女士稱,移動醫療平臺給外地偏遠地區的患者提供了看名醫的機會,也解決了許多都市白領工作忙沒空去醫院的問題。
在對比使用了多款移動醫療平臺之后,姚女士認為,平臺對于一些科室、疾病的分類很重要,一般醫院里面對科室的分類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在移動醫療平臺上可以做到很細。比如醫院里一般“內科”是一個科室,但移動平臺上可以細化到心臟內科、肝膽腸胃科、消化內科、血液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等科目,患者可以根據病情選擇具體的科目,并有針對性地選擇醫生?!斑@改變了以前去醫院看病撞運氣的情況?!?/p>
姚女士介紹,移動醫療平臺要獲得好的發展,評價體系的建立很重要,要像“淘寶”那樣,患者可以給醫生“好評”、“中評”、“差評”,反過來醫生也可以給患者打分?!霸谶@些平臺上,患者和醫生都沒有見過面,評價體系可以讓他們快速建立一種信任。”
醫生
移動醫療平臺可實現預約“加號”
同仁醫院眼科于大夫是“益醫生”的簽約專家之一,于大夫同時也是“好大夫在線”簽約醫生,使用移動醫療平臺已經超過一年。于大夫認為,“互聯網+分級診療”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
于大夫稱,在移動醫療平臺上,醫生不僅可以給病人提供咨詢,“加號”預約看病,還能發表文章,每個簽約大夫都會有一個二維碼,病人只要一掃這個二維碼,就可以與簽約醫生建立點對點的聯系,隨時咨詢病情。
于大夫介紹,大量的移動醫療平臺出現,造成了對實體醫院的沖擊。由于患者在移動醫療平臺上可以直接“加號”,而不用去醫院門診掛號,某種程度會減少醫院的門診量,所以往往一些大醫院不太愿意跟移動醫療平臺合作,而且醫院考慮到醫生在移動醫療平臺提供服務,相當于是在工作之外兼職,這會影響醫生正常上班的精力。所以,目前很多移動醫療平臺都是繞過醫院直接找到醫生簽約。
于大夫介紹,根據她的觀察,醫院的一些同事對移動醫療平臺上的個人品牌經營很重視,跟病人互動活躍,這在以前是不常見的。對于平臺的簽約醫生,患者相對寬容,都是好評居多,差評很少見。
對于移動醫療平臺的收入分配問題。于大夫介紹,許多平臺都給病人幾次免費咨詢,超過次數以后開始收費,目前收費并不高,多數平臺只是象征性收幾塊錢,全部返給醫生。至于“加號”看病,簽約醫生可以自主定價,平臺只收取少量管理費,其余返給醫生。類似于“滴滴打車”的模式,未來可能會涉及收入分成,但目前更多的是平臺對簽約醫生的獎勵。
對話
“益醫生”CEO蔣丹斐:7天之內保證就診
北青報:據相關統計,目前市面上有超過3000個移動醫療APP,跟它們相比,“益醫生”的優勢在哪里?
蔣丹斐:目前市面上的移動醫療APP在掛號速度上并沒有實現很好的突破,他們其實沒有增加號源,就像火車春運一樣,僅僅是把線下的方式引流到線上,在沒有增加車次的情況下,想買車票依然非常難。我們是和醫院合作,開放了一部分綠色通道,增加了一部分號源,以保證客戶的就醫時間。我們的特點是掛號速度快,24小時內一定會給用戶一個答復,7天之內保證就診。
北青報:目前“益醫生”簽約的都是三甲醫院的醫生,如何在平臺上實現分級診療?
蔣丹斐:“益醫生”平臺發展的方向就是把這些患者引流到社區醫院以及當地的一甲、二甲醫院,患者不愿意去這些基層醫院看病,可能是因為這些醫院缺少名醫生的背書,他們不太相信這些醫院的醫生資源。通過“益醫生”的分級醫療平臺,社區醫院的醫生可以直接與三甲醫院的名醫建立對接關系,通過“老師帶學生”的模式,患者在基層醫院就能享受優質醫療資源服務。社區醫院的大夫也可以將自己沒有把握的疑難雜癥上傳到“益醫生”的平臺,簽約醫生在平臺上根據自己的專長搶單,必要的時候可以實現“預約加號”轉診。
北青報:目前市面上的移動醫療APP多數盈利模式并不明朗,“益醫生”在這方面將如何考慮?也會采取跟簽約大夫分成的模式?
蔣丹斐:未來我們不僅跟大夫分成,也會跟醫院分成。目前國家醫改的方向一個是市場化,另外也要提到我們醫療服務的價值。我們會通過掛號“綠色通道”等方式,和醫院、大夫一起實現優質醫療服務的價值。另外,“二次診療”方面我們會通過大數據的模式去實現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