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病了無奈用成人藥,劑量不知如何“酌減”,“醫生指導”籠而統之,濫用抗生素時有發生……
兒童用藥緣何陷入窘境?
小程是一位新媽媽,寶寶出生僅5天。昨日,她和家人正苦惱著如何把息斯敏片劑分成四等份。
寶寶身上突然長滿了紅疹。根據醫生叮囑只吃1/4藥片,所以需要拿小刀切藥。小程說,切藥時她提心吊膽:“切少了怕效果不好,切多了怕有副作用。”盡管劑量減少,但畢竟是成人藥品,說明書中“12歲以下兒童應用本品的安全性尚未確定”的表述,也挺讓她擔心。
兒童患病,卻無奈服用成人藥。如何給孩子喂合適劑量的藥,如今成了很多年輕媽媽的“頭疼事”。
兒童用藥到底怎么了?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一位母親兼醫生的“上書”
對于兒童用藥的窘境,作為基層衛生人員的吳啟梅有著深切感受。
吳啟梅是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衛生院副主任醫師,也是一位擁有14歲女兒和9歲兒子的母親。她說:“兒童用藥種類有限,大多集中在治療發熱、咳嗽及胃腸疾病上,劑型和規格少。我們衛生院以治療骨病見長,但在治療兒童骨病方面,即使是簡單的消腫止痛藥,也難覓‘兒童專用’蹤影?!?/p>
去年12月,吳啟梅和張恩景藥師一道,向農工黨武漢市委會提交了一份《兒童用藥安全面臨的問題及建議》,直陳目前兒童用藥安全的三大問題。其一,兒童用藥“三少”,即品種少、劑型少、規格少。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中,西藥部分,明確標明兒童使用且有具體用量的只有5個品種入選,中成藥部分僅有1個小兒專用品種入選;《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09年版)》中,中藥部分僅20余種兒童專用藥入選,而西藥部分沒有對兒童用藥進行單獨分類。其二,藥品說明書不規范,兒童用藥缺少安全性資料和用藥參考。藥品說明書關于兒童用藥的注意事項缺失,我國兒童用藥中仍有50%左右以成人用藥減半給兒童使用,難以保證兒童用藥量的安全。其三,兒童不合理用藥情況普遍存在,如濫用抗生素、中藥注射劑、營養藥等。
據透露,目前該《問題及建議》已引起高層領導重視。讓吳啟梅揪心的是,近年來,“奪命退燒藥”尼美舒利事件,以及前不久國家藥監局下發通知,新生兒和1歲以下兒童禁用小兒氨酚烷胺顆粒等三類藥,使本已很脆弱的兒童用藥市場再生波瀾,“有些藥品存在問題,是在事后才發現,這讓人膽戰心驚!”
模糊的“酌情減少”與“醫生指導”
昨日上午,記者在省婦幼、武漢市兒童醫院,隨機采訪了25位帶孩子候診的家長,絕大多數家長都表示:“經常會遇到‘酌情減少’這類比較模糊的藥品說明書,感覺無所適從?!?/p>
一位姓郭的奶奶說,孩子得鼻炎半年多,一直吃藥,偶爾會吃成人藥。由于小孩體質特殊,用藥時特別小心,唯恐藥量把握不好。帶著孩子從深圳來漢看病的趙女士表示,平時多在香港購兒童專用藥,服用很方便,他們的藥品標注清晰,不存在兒童酌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