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民生幸福指數而言,健康是個核心元素,因而醫改自然成為兩會熱議的民生話題之一。如何破解難題,推進醫改進程,切實讓百姓享受醫改成果?“推進分級診療,讓醫療機構各展所長,讓老百姓看病更便利。”3月14日,趙吉光委員道出了他的觀點。
“醫改已開展10多年,政府有關部門和廣大醫療工作者都做了大量工作且卓有成效。目前,醫改進入改革深水區和攻堅階段。醫改成不成功、徹不徹底,最后還是要看老百姓看病方不方便,藥品廉不廉價。”趙吉光認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他說,近幾年國家一直在大力推行分級診療,希望通過這種辦法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通過推行分級診療制度,將大中型醫院承擔的一般門診、康復和護理等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形成“健康進家庭、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新格局。
“分級醫療更是解決醫療資源緊缺和看病難、治病貴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分級醫療才能有效發揮醫療資源的作用;只有分級醫療才能有效控制醫保經費的支出;只有分級醫療才能使不同醫院的職能得以充分發揮;也只有分級醫療才能使不同的病人得到及時有效救治。”趙吉光認為,讓小病回歸到社區診所,讓大醫院專門診治急、危、難癥,這才是分級醫療的最終目的。他建議,通過政府引導推進分級醫療。第一,用行政手段,作出就醫分級制度;第二,用杠桿手段,明確各種病癥分別在大醫院和社區醫院就診的醫保報銷比例。同時,建議社區醫院通過完善自己的服務設施、服務態度、服務意識等,獲得群眾認可。
趙吉光表示,當前醫改面臨的困難還很多,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一些常見病的治療,依然存在過度治療、過高消費的問題。“我認為,這里也有百姓看病觀念需要轉變的問題,許多人慣性思維認為只有綜合性的大醫院才可靠,社區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只能是買藥和打點滴,這就造成了醫療資源的緊缺和浪費。”為此,趙吉光建議,將醫生的服務價格提高,逐步分離醫和藥,在不影響醫生收入的基礎上,讓百姓享受到低價醫療。“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在政策制定上,對醫院產權制度、醫院的補償機制、醫療服務價格等方面的改革作出明確的規定,指出發展方向。”
數據對生活的影響越來越重要。趙吉光認為,利用好互聯網,會對分級診療的落地實施起到積極的作用。“"互聯網+醫療"可以借助大數據優勢為分級診療打開另一扇門。希望人人都可以公平享有醫改成果,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姍姍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