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甘油,是一種爆炸能力極強的炸藥,也可用于醫學擴張血管,做成藥劑后在治療心臟病、心絞痛方面具有特效,臨床上已應用了100多年。
近日,江蘇、遼寧、山東陸續爆料硝酸甘油片出現斷貨、漲價現象,0.5mg規格100片裝的硝酸甘油片從2018年的4.5元漲至現在的50元以上,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斷貨情況。
特效廉價藥硝酸甘油為何不再廉價?如何破解廉價藥“斷貨、漲價”的魔咒?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價格上漲與藥品短缺有關
“的確有些廉價藥在部分地區出現供應短缺的情況。”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交易中心負責人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廉價藥又被稱作基本藥物,指的是能滿足基本醫療衛生需求,而且劑型適宜、保證供應、基層能夠配備、國民能夠公平獲得的藥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價廉”。根據最新調整,我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總品種由原來的520種增至685種。
雖然是必需品,但基本藥物的供應卻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從心臟手術用藥的“魚精蛋白”到治療心臟衰竭的搶救用藥“西地蘭注射液”,再到治療甲亢的“他巴唑”,以及心外科用藥“地高辛片”“放線菌素D”等,都出現過全國性或地方性的斷貨情況。
廉價藥的上漲與供應短缺有關。“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經銷成本、物流成本等都提高了,藥物的成本自然水漲船高,如果沒有利潤空間沒有提升,藥企就缺乏生產廉價特效藥的動力,導致藥品短缺,價格上漲。”中國華生生物園(香港)管理有限公司CEO劉建亞告訴科技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