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管理中心副主任高東英日前在“2019血液健康研討會”上透露,截至2019年5月底,中華骨髓庫總庫容已超過265萬人份;累計為臨床提供造血干細胞8418例。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大陸中華骨髓庫和臺灣慈濟骨髓庫交往更加密切。據悉,截至5月底,大陸已完成慈濟骨髓庫提供的164例中國臺灣捐獻者造血干細胞救助大陸患者的入境申請工作。
兩岸骨髓庫開始密切交往還要從19年前談起。2000年,年僅20歲的陳霞確診患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找遍大陸分散在各地的登記骨髓捐獻人,無一配型成功。
就在絕望之際,2001年,中國臺灣慈濟骨髓庫找到了與之相配的骨髓。這是大陸第一例接受來自臺灣的骨髓配對成功,她重獲新生。
中華骨髓庫管理中心醫療服務部副部長杜丹曾表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中國臺灣地區患者在中華骨髓庫檢索供者的成功率較其他國家和地區更高一些。
中華骨髓庫負責臺灣地區捐獻工作的宋曄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20多例大陸捐獻者成功為臺灣同胞捐獻了造血干細胞。
如今,陳霞痊愈后走上了感恩之旅。幾年來,她走遍了大江南北、海峽兩岸,為白血病患者募捐,增進兩岸骨髓庫交流,并成立了陳霞愛心慈善基金會。
陳霞當時的主治醫師、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德沛在研討會上表示,血液系統疾病、血液腫瘤發病率比較高,尤其在青少年中間是處于第一位的,所以引起的關注度也特別高。因此從治療環節上怎樣能夠進一步提升醫療技術,是公眾廣泛關注的問題。
吳德沛指出,目前比較樂觀的狀況是,陳霞生病十八年來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有了很好推動作用,也對造血干細胞骨髓庫的擴容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現在精準移植把很多先進東西整合到移植技術中,怎么去發現合并癥,早期處理,使得治愈率大大提升,所以現在做移植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