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是我國人群中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是消化性潰瘍的常見類型。好發于氣候變化較大的冬春兩季。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與胃酸分泌異常、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非甾體抗炎藥(NSAID)、生活及飲食不規律、工作及外界壓力、吸煙、飲酒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十二指腸潰瘍多發生在十二指腸球部(95%),以前壁居多,其次為后壁、下壁、上壁。
病因
1.遺傳基因
遺傳因素對本病的易感性起到較重要的作用,患者家族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6倍。
2.胃酸分泌過多
胃酸是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的決定性因素。
3.十二指腸黏膜防御機制減弱
患者胃排空加速、抑制胃酸的作用減弱,使十二指腸球部腔內酸負荷量加大,造成黏膜損害致潰瘍形成。
4.幽門螺桿菌感染
Marshall和Warren因1983年成功培養出幽門螺桿菌(H.pylori),并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潰瘍發病中起作用而獲得2005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大量研究充分證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復發的重要原因,并形象地比喻為“無pH(酸)無潰瘍,無HP無復發”,但是確切的機制仍待進一步證實。
十二指腸潰瘍不會死,十二指腸潰瘍經過合理的治療會康復的。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