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俗稱。這些孩子上課易分心 ;做事粗心、拖拉; 心不在焉,易半途而廢 ;經常丟三落四,上課小動作多;話多,插嘴,過度喧鬧……給家庭帶來煩惱,給學校帶來麻煩,甚至還會造成一些社會問題。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因為孩子的問題而絕望,的確,多動癥孩子給家庭造成了無數的問題和麻煩,是典型的“麻煩制造者”。如果家長不能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不能學會一些合理的應對策略,那么等待家長的就是被孩子們逼瘋。那么,你了解多動癥有多少呢?
1.多動癥的孩子是在故意搗蛋嗎?
大量研究發現多動癥患者的腦部某些區域如大腦額葉,胼胝體,小腦等結構異常,腦皮質變薄,神經遞質代謝紊亂,大腦皮質發育延遲。腦結構的異常導致了多動癥兒童注意力集中困難,多動/沖動和情緒失調。因此,多動癥兒童的這些癥狀是疾病所造成的,家長千萬不要以為自家寶寶是個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壞孩子而整日采取批評和打罵的教育方式。及而久之,兒童會出現逆反心理而越來越不聽話。
2.多動就一定是多動癥嗎?不多動就一定不是多動癥嗎?
3-5歲的兒童活動率高,注意力短暫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夠逐漸控制。正常兒童也會有多動的現象,但是,一般正常兒童只在適宜的場合表現活潑好動,其多動行為具有目的性,社會功能如學習,伙伴關系等不受影響。另外,緊張、焦慮、抑郁、貧血、血鉛水平增高、夜間睡眠出現呼吸暫停的兒童也會表現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一旦去除這些原因后癥狀就會消失。還有一類兒童除了多動癥狀外,還會伴有開始走路晚,說話晚,和小朋友交往障礙,動作重復,刻板,這就要警惕是否患有智力低下,孤獨癥,阿斯博格等疾病。因此,家有多動兒童的家長不要隨便給寶寶扣上多動癥的帽子,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清楚。
多動癥分為三種類型:注意缺陷為主型、多動沖動為主型以及混合型。年齡較小的多動癥兒童主要表現為多動,坐不住,小動作多;而年齡較大的兒童則主要表現為注意力渙散,容易轉移。因此沒有多動癥狀不一定不是多動癥。
3.ADHD長大了就能好嗎?
多動癥的預后并不樂觀,部分隨年齡增長癥狀消失,轉歸良好,但高達50%的多動癥兒童癥狀將持續到成年期。而且,隨著年齡增長,ADHD患者常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社會功能障礙如自卑,破壞行為,學習能力差,社會適應能力差;犯罪行為,品行障礙,挑釁行為,無積極性,對抗行為,多種學習困難等,并對整個家庭造成嚴重影響。
4.多動癥如何確診?
當您感覺孩子在需要安靜、做作業的時候出現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等表現時,應多和老師溝通,進一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當你肯定孩子有多動癥的表現,請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的兒童保健科,心理科,或神經科進一步診治。醫生通過對兒童進行觀察,與熟悉兒童的家長進行訪談,由家長填寫診斷量表以及對兒童進行智力和注意力測試來完成診斷,必要時需要檢查腦電圖,腦CT或磁共振,血鉛等。
5.多動癥為什么要早治療?
因為多動癥兒童總是處于家長、老師、同學的“批評和指責---自卑和逆反----更多的批評和指責”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中,久之便會出現對立違抗,抑郁,焦慮,品行障礙等共患病,會增加治療的難度。如果多動癥兒童早期得到及時治療,會進入一個“表揚----積極心態---更多表揚”的良性循環中。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有利于多動癥兒童的更快恢復。
6.多動癥一定要藥物治療嗎?
多動癥是一種疾病,有其病理生理的改變,因此根據病情是需要酌情用藥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如學齡兒童上課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沖動等,出現了學習困難、學習成績差,甚至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和生活,而且進行心理輔導及行為治療效果不佳,這時候就需要給予藥物治療。但對嬰兒、幼兒及學齡前期的多動癥兒童,雖然他們也有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但這些表現只要沒有影響到小兒的正常生活,應由家長做適當的引導、糾正,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
7.非藥物治療有哪些?
心理治療:主要針對多動癥兒童的情緒、親子關系、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方面展開,這些方面對于ADHD兒童適應社會、建立自信是非常有益的,可作為多動癥的一個常規的輔助治療。
行為治療:對改善兒童的行為有明顯作用。主要體現在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學校及家庭行為控制等方面。行為治療是ADHD的必要治療措施。如果單純的藥物治療很可能隨著停藥效果就消失了,但如果同步配合行為學治療就會在停藥后仍然保持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他: 生物反饋治療,CES治療等。
8.為什么要采取“家長---老師---醫生”三軸一體的治療模式?
老師不僅能發現多動癥兒童的早期征兆,而且在治療過程中可以觀察治療效果,因此,治療中一定要有老師的參與,老師正確的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積極和家長及醫生溝通,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醫生不僅需要治療兒童,而且要對家長進行培訓,要讓家長認識多動癥,了解多動癥,掌握行為治療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家的孩子,為孩子創造和諧、溫暖的環境,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建立良好的學習交流和生活習慣。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