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顧名思義就是說發生在臉部的一些疾病,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自己漂漂亮亮的,面癱是每個人都不想看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疾病,那么關于面癱存在的誤區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誤區1:面癱是因為“吹風”引起的
正確認識:面癱是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面癱通常發生在季節變換或溫度變化明顯的時候。近些年,空調、電扇的普及,造成室內外溫差明顯,開車。坐車人多了,對著窗戶吹風或睡覺,都會導致面癱的發生。可能有人會問:“同樣吹風、忽冷忽熱,為什么有人沒事,有人卻發病呢?”實際上,個人的身體狀態對發病與否起著重要作用。
疲勞。睡眠不佳、情緒低落或激動,以及女性在妊娠或月經期等,都是易發病因素。因此,要預防面癱,不僅要避免風寒邪氣對面部的直接襲擊,還應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平和心態,多鍛煉(如散步、慢跑、做體操,放風箏、打球、爬山等),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誤區2把面癱當“中風”
正確認識:“中風”可以出現面癱,但面癱不一定是“中風”
有的患者發現自己“不能閉眼、不能皺眉、嘴歪眼斜、直流口水”后,—下子就懵了,以為自己患了“中風”,就此背上很大的精神包袱。其實,絕大部分面癱患者都是普通的“周圍性面癱”。
周圍性面癱與大腦病變(“中風”)引起的“中樞性面癱”的發病原因不一樣,嚴重程度以及治療方法也不同。后者常伴有“中風”的其他癥狀,如頭痛、嘔吐、偏癱、失語、半側肢體麻木、大小便失禁等。雖然兩者都有面部異常的表現,但還是有明顯差異的。必要時,可通過頭顱ct或磁共振檢查以明確診斷。
誤區3 不能過早做針灸治療
正確認識:針灸介入越早越好。
一旦發現自己面癱了,患者也不必過于焦急、害怕,應盡早去正規醫院就診,因為合理的治療可以縮短病程,早一天治療就能早一天痊愈。急性期面癱患者可通過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和b族維生素,以減輕面神經水腫,緩解神經受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不能閉眼的患者可用眼罩、眼藥水和眼膏加以防護。
同時,患者還應盡早對著鏡子進行功能訓練,輔以面部肌肉按摩,以促進恢復。過去,不少醫生和患者都認為,面癱患者在急性期(起病后1周內)不宜做針灸,以免過早,過強的刺激加重面神經局部的水腫。不過,現已有研究表明,針灸治療介入的時機越早越好,因為針刺可有效控制面神經的炎癥發展,有利于面癱病情的好轉。
誤區4:面癱不治療也會很快康復
正確認識:大多數患者需要正規治療,以免留下后遺癥。
研究表明,神經損傷后的再生速度為每天2毫米,因此,面癱從起病到恢復一般需要4~6周。雖然面癱有一定的自愈性,少部分體質較好、癥狀較輕的患者,即使不治療也能慢慢恢復,但對大部分患者而言,及時、系統的治療還是必需的。
綜合以上所述,以上這些就是關于面癱這個疾病所存在的誤區是怎么樣的相關介紹了,希望這些能夠給有所需要的朋友們帶來一些有用的幫助,在這里提醒廣大的朋友們,面癱這個疾病的復發率還是很高的,我們一定要積極的去治療。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