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提出2020年我國初步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針對我國的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與布局不合理、服務體系碎片化、部分公立醫院單體規模不合理擴張等問題,國務院醫改辦負責人表示,《規劃綱要》是對未來5年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的全面規劃,重點任務是解決“辦什么、辦在哪、辦多少、辦多大”等重要問題。
床位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核心資源要素,是國際上衡量國家衛生資源和服務能力的主要通用指標,也是制定規劃的最大難點。這位負責人表示,相關部門綜合考慮人口總量、老齡化、城鎮化等因素,結合全國床位數的歷史變化趨勢,同時借鑒了29個國家人均GDP與我國2020年水平相當時的千人口床位數,提出到2020年,我國每千人口床位數達到6張的發展目標。這是我國首次對醫療機構發展床位規模提出了量化指標。
這位負責人介紹,《規劃綱要》首次明確各級各類公立醫療機構的建設數量和規模――即每個行政村應當設置1個村衛生室;每個鄉鎮辦好1所標準化建設的鄉鎮衛生院;每個街道辦事處范圍或每3萬~10萬居民規劃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縣級原則上設1個縣辦綜合性醫院和1個中醫類醫院;地市級區域依據常住人口數,每100萬~200萬人設置1~2個市辦綜合性醫院(含中醫類醫院),服務半徑一般為50公里左右;省級區域劃分片區,依據常住人口數,每1000萬人規劃設置1~2個省辦綜合性醫院。
針對社會一直反映民營資本難以進入醫療衛生事業領域,《規劃綱要》從床位標準、設備購置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對社會辦醫給予支持,明確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張床位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
此外,《規劃綱要》還從人才配備、人才培養和人才使用等三個方面提出要求,明確人才培養培訓的目標和方向。《規劃綱要》明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人,注冊護士數達到3.14人,醫護比達到1:1.25,市辦及以上醫院床護比不低于1:0.6,公共衛生人員數達到0.83人。這些部署將從根本上促進扭轉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重硬件設施建設、輕軟件內涵發展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