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頭隱憂
各界給出謹慎預期
“國家談判抗癌藥相關政策明確以后,在醫院很快得到落地,多個藥品的臨床用量出現了明顯增長?!敝腥沼押冕t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副主任李園表示,近幾個月來,該院已有眾多癌癥患者順利用上國家談判藥品,并享受了醫保報銷政策,看病就醫費用負擔得到大大減輕。
前述17種國家談判抗癌藥,包括12種實體腫瘤用藥和5種血液腫瘤用藥,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個癌種。17種談判藥品的醫保支付標準與平均零售價相比,平均降幅達56.7%,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后的支付標準低于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平均低36%。
由于國家談判抗癌藥多為創新專利藥,價格高昂,加之此前均未納入醫保,因此在絕大多數醫院均沒有進入基本用藥目錄,銷售量和使用量有限。國家談判后,各界對于上述藥品在公立醫院的銷售和使用仍普遍給出了較為保守的預期,主要是考慮藥占比考核、醫保費用總額控制等因素影響。
奧希替尼80毫克規格的醫保支付標準為510元,安羅替尼8毫克、10毫克、12毫克等不同規格的醫保支付標準分別為357元、423.6元、487元,西妥昔單抗注射液的醫保支付標準為1295元/瓶。不難看出,盡管已經通過國家談判大大降低了相關藥品在我國市場的價格,但與常規藥品相比,這些創新藥品的價格仍處于較高水平。隨著臨床用量的增加,這些藥品也將給醫院的藥品費用帶來上漲,特別是對于腫瘤??漆t院及腫瘤相關科室而言,治療中藥品費用的上升將使藥占比明顯趨高。此外,隨著這些高值藥品納入醫保,必然會從醫保資金中分走“一杯羹”,這對于普遍受到資金總額控制的公立醫院來說,也是管理者心頭一個隱隱的擔憂。
針對抗癌藥進醫院最后一公里的問題,2018年11月,國家醫保局、人社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明確要求各地、各醫療機構不得以費用總控、藥占比和醫療機構基本用藥目錄等為由影響談判藥品的供應與合理用藥需求。針對醫療機構的“心頭之憂”,通知明確,醫保部門開展2018年醫療機構年底費用清算時,談判藥品費用不納入總額控制范圍,對合理使用談判藥品的費用,要按規定單獨核算保障;在制定2019年總額控制指標時,統籌考慮談判藥品合理使用等因素,及時調整基金支付額度,保障醫療機構藥品供應和患者用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