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較胃潰病為多見,約為4∶1。
二者又具有很多共同點:
病因和發病機制上均為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為直接因素,病理形態學上二者相似;在少數病人當中二者還可同時出現,即復合性潰瘍。
二者也存在諸多差異:
如發病年齡不同,胃潰瘍好發于40~60歲,而十二指腸潰瘍好發于青少年,胃潰瘍的平均發病年齡較十二指腸潰瘍約推遲10年,十二指潰瘍的起病與精神神經因素關系相對比較密切,“O”型血型者,唾液中無血型抗原者、肝硬化、甲旁亢患者也易患十二指腸潰瘍,而藥物如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激素、酒精等所引起的多是胃潰瘍;發病機制上,十二指腸潰瘍的胃酸和基礎胃酸分泌量均高于正常,而胃潰瘍患者胃酸分泌量和正常人相似,甚至低于正常人;胃潰瘍有惡變的可能,而十二指腸潰瘍幾無惡變,臨床表現上二者也不盡相同,十二指腸潰瘍多為饑餓痛和夜間痛,而胃潰瘍多為餐后痛,外科手術治療上,十二指腸潰瘍對迷走神經切斷術效果遠較胃潰瘍為好。因此有人認為二者是不同的疾病。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