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十二指腸潰瘍的檢查方法,大家得正確把握,積極了解十二指腸潰瘍的檢查方法,能夠因此得出準確的確診和治療,接下來我們就對十二指腸潰瘍的檢查方法做一番解讀。
十二指腸潰瘍的檢查方法:
1.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檢查
大致上可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方法2類。侵入性方法是指經內鏡檢查活檢作快速尿素酶試驗、幽門螺桿菌培養以及組織學檢查等。非侵入性診斷方法包括血清抗幽門螺桿菌抗體的檢測、14C-尿素呼吸試驗或13C-尿素呼吸試驗。快速尿素酶試驗在常規檢查方法中可能最具價值。
該方法具有高敏感性(85%~95%)和高特異性(98%),而且價廉,易于操作,檢查結果快速得到。Giemsa或warthin-starry染色的組織學檢查方法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超過90%。該方法較為簡便,顯微鏡較易識別涂片上的幽門螺桿菌,可以避免尿素酶試驗的假陽性或假陰性,與尿素酶試驗聯合檢查具有相互補充的作用。該方法易于操作,病人較易耐受,相對價廉,如陽性則表示目前或過去曾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特別適于流行病學調查應用。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愈后,血清抗幽門螺桿菌IgG抗體滴度逐漸下降,滴度明顯下降或轉陰約需6個月,因而血清學方法不能確定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否治愈。應用放射性核素14C或13C標記的尿素做呼吸試驗,可判斷受試者胃內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14C或13C標記的尿素口服后,胃內的幽門螺桿菌含有的尿素酶可將尿素分解為氨和14C或13C,后者自呼吸道呼出而被檢出。
放射性核素標記的尿素呼吸試驗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既可用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確立,也可作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否治愈的依據。13C尿素呼吸試驗的優點是無放射性,缺點是操作復雜,需特殊設備,且價格較貴。相比之下,14C尿素呼吸試驗易于開展,但14C具有放射性是其不足。
2.胃酸測定
在基礎情況,正常人為2mmol/h,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平均分泌為4mmol/h。若基礎胃酸排出量(basal acid output,BAO)>10mmol/h,應考慮為胃素瘤(gastrinoma,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ZES)。若BAO接近最大胃酸排出量(maximal acidoutput,MAO),BAO/MAO≥0.6時,ZES可能性更大。
雖胃酸測定對十二指腸潰瘍術前和初次手術方式的選擇意義不大,但作為潰瘍病患者作迷走神經切斷術,術前、后測定胃酸,可藉以評估迷走神經切斷是否完整有幫助,成功的迷走神經切斷后MAO下降70%。胃部分切除術后復發潰瘍胃酸測定BAO≥2mmol/h,若>4mmol/h,幾乎可肯定復發潰瘍。進行胃酸測定前必須停止抗酸藥物,停藥時間,H2受體拮抗藥48h,omeprazole5天。
3.血清胃泌素測定
正常空腹血清胃泌素<100pg/ml,這一基礎胃泌素瘤的篩選試驗是每一位潰瘍患者均必須進行的,因大多胃泌素瘤病人潰瘍的部位和癥狀同一般潰瘍病人相似,難以區別。
尤其是內科治療失敗患者,內分泌腺瘤病、十二指腸潰瘍的復發、潰瘍手術后仍有潰瘍癥狀者。空腹血清胃泌素>1000pg/ml,應高度懷疑ZES。患者血清胃泌素為100~500pg/ml,需要做激發試驗以釋放胃泌素。靜脈注射胰泌素后ZES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迅速升高,通常升高>200pg/ml,而胃竇殘留、胃竇G細胞增生、幽門梗阻等,血清胃泌素水平不變,下降或升高<200pg/ml。
對上述十二指腸潰瘍的檢查方法,大家必須要認真把握,只有積極把握了十二指腸潰瘍的檢查方法,才能夠因此得出積極的確診和治療,以最大限度的恢復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