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山醫院院長平昭昨日做客“市民對話市屬醫院一把手”系列訪談時表示,為滿足更多患者康復需求,小湯山醫院針對轉診患者制定了轉診標準和轉診流程,搭建京津冀康復信息共享平臺。
患者得到康復服務比例不足一成
調查顯示,我國現有各類殘疾人8000多萬,還未包括各種慢性病、老年人和急性病恢復期有可能發生長期功能障礙的患者,真正能夠得到康復服務的比例尚不足10%。實際上,積極進行康復治療可以明顯延長患者壽命,降低死亡率36.8%。以腦血管意外存活患者為例,積極康復治療可使90% 患者重新獲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 30%患者恢復工作。
現實中,有許多病人治療結束后,要么在綜合醫院等待恢復,造成“壓床”現象;要么在急性期過了以后回家,有的可能有一點點康復,有的根本沒有康復,留下很多遺留癥,導致錯失最佳的康復治療機會,這對患者個人的生活質量和重新回歸社會都有很大的影響。
14家市屬醫院建康復體系試點
從今年6月起,市醫管局在14家北京市屬醫院啟動了集團內“康復體系試點”,轉出醫院為北京地壇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同仁醫院等建立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的醫院,北京小湯山康復醫院、北京老年醫院2家醫院負責接收康復患者。
試點建立以來,據平昭介紹,目前小湯山醫院從市屬14家醫院及其他醫院共接收康復轉診的患者53名,患者滿意度均為100%。
據了解,除14家試點醫院以外,武警總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軍區醫院、航空總醫院等很多三甲醫院,也把需要康復的病人轉診到小湯山醫院。從保證醫療安全和提高病人康復質量出發,小湯山醫院針對疾病制定了轉診標準和轉診流程。
轉出醫院會在必要時派專家來醫院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并為轉診患者提供優先會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便利。而如果患者病情加重,可以再次轉回原轉出醫院就醫,診療醫院和康復醫院都為患者開辟綠色通道。
患者康復信息將在平臺上實現共享
為滿足更多康復患者的需求,平昭表示,小湯山醫院正在搭建康復網絡。目前醫院正在探索由三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及社區醫院構建的康復三級網絡系統,計劃建立康復信息數據的共享平臺,根據市委、市政府要求,不光是北京市屬醫院,還會涉及京津冀三地的多家醫院。屆時,患者的康復信息將在平臺上實現共享。
同時平昭表示,未來醫院還將建一座專業化的康復大樓,包括康復門診、病房、康復評定室和康復訓練室,以及手術室、ICU病房、透析室、內外科綜合病房等。使整座康復大樓額定床位數達到100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