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城市中潰瘍患者人數迅猛增加,發病率不斷增高,腹部疼痛,胃灼熱,打嗝等痛楚正困擾著越來越多的患者。潰瘍,雖作為一種高發病,但又極其容易受忽視、不被患者重視,反復發作、久治不愈……最終,部分病情惡化,導致癌變的悲劇時有發生。
案例:胃潰瘍反復發作,竟然是胃癌。
做銷售工作的劉先生,業務繁忙、頻繁出差、應酬頗多,很難按時就餐。前段時間,忽然感到腹部鉆心般疼痛。他立即前往醫院接受檢查,結果顯示胃部出現了一個如球般大小的潰瘍。于是遵照醫囑,開始吃治療胃潰瘍的藥物。
起初,藥效較為顯著,疼痛感也略有減輕。但是疼痛、惡心的癥狀依然時有發生,病情未見痊愈。因為是胃潰瘍,加之工作較忙,對潰瘍久治未愈也未太過留意。
不料,幾個月過后,腹痛加劇,身體也日漸消瘦。前往醫院做身體活檢后,病理檢查證實為胃低分化腺癌,腹部CT顯示腹腔已廣泛轉移,無法手術切除,最終不治而亡。
現象:潰瘍久治不愈當心胃癌作祟
針對上述案例,本站提醒胃潰瘍患者:胃潰瘍久治不愈一定要警惕患癌的可能,誤把胃癌潰瘍當普通胃潰瘍實屬不該。實際上,誤把胃癌潰瘍當普通胃潰瘍這種現象臨床并不少見,。一般來說,對于經久不治的胃潰瘍,尤其是頑固性胃潰瘍,應高度警惕其患的是胃癌潰瘍,中老年病人尤其應該注意。
胃潰瘍和胃癌二者雖為不同的概念,但卻有相似表象,在胃鏡下,胃癌也可能表現為胃潰瘍。但對于有經驗的醫生而言,還是能夠甄別出來的:若為胃潰瘍、胃鏡下顯示較為干凈、完好;倘若顯示潰瘍凹凸不平,疙疙瘩瘩,便有可能是胃癌,此時便應引起警惕,做活體檢查以確診。
此外,還必須警惕另外一種狀況,即原本是胃潰瘍,后來久治未愈轉化為胃癌的,臨床上也時常遇到這種案例:有些潰瘍經治療痊愈,但是再次復發卻未引起患者足夠重視,最后導致癌變。
建議:潰瘍患者一定要復查到治愈為止
一般來說,胃潰瘍轉化為胃癌的概率并不高,但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究其原因,在于潰瘍患者復查意識的淡薄。在很多患者眼中,不痛了、胃部舒適了,潰瘍便治愈了,其實,并非如此。
胃潰瘍患者一定要遵從醫囑、做好復查工作,一定要確保潰瘍確實長好了,完全痊愈了,病理活檢未發現癌,此時方可,切不可以為不痛不嘔潰瘍便便治愈。潰瘍反反復復發作、久治未愈的患者一定要更加留意。”
胃潰瘍最常見的檢查方式便是胃鏡檢查,通過胃鏡檢查,對潰瘍便可做一個直觀的了解。據悉,胃鏡檢查發現胃潰瘍一般都會活檢,對于可疑病人,多次復查胃鏡及行活檢非常有必要。有報道指出,三次活檢仍可檢出4%的漏診胃癌潰瘍。據此,專家認為應提倡廣大潰瘍患者多做檢查、發病便查,以確保安全。
警惕:疼痛節律改變需當心癌變
對于患者而言,一旦出現胃潰瘍疼痛節律的改變、發作次數的改變,都應特別留意。此外,了解胃潰瘍與胃癌的發病癥狀,對于盡早發現潰瘍惡化也頗有意義。
一般來說,胃潰瘍發病時會具有以下癥狀:反復發作的節律性上腹痛為臨床特點,常伴有暖氣、返酸、灼熱、嘈雜等感覺,甚至還有惡心、嘔吐、嘔血、便血等等。
而對于胃癌患者而言,發病早期,出現上腹部不適、隱痛,或心窩部隱隱作痛。疼痛常捉摸不定,無明顯規律,有時還伴有反酸、上腹部悶脹感。
對比二者可發現,疼痛節律不穩定、發作無規律的情況下,潰瘍患者便需要特別警惕癌變的可能。當然,最為安全的做法依然是早日去醫院復查、治療。
就醫指南:胃潰瘍治療方法相通
一般來說,潰瘍、胃潰瘍的癌前治療效果都是非常好的。臨床上常采用的三聯、四聯藥物療法對于存在胃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治療效果也比較明顯,
除開醫院醫生的實力,患者的配合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只有遵照醫囑,系統、規范用藥,定期復查,方能治愈潰瘍,阻止潰瘍惡化,防范潰瘍癌變。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