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冠心病的關鍵在于預防。面對龐大的患者隊伍和高猝死率,再高超的醫療技術也顯得無能為力。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們說:“除非大力加強社區人群防治,否則,人類將無法控制心血管病這個世界瘟疫的蔓延。”
雖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其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卻始發于少兒期,這其間的幾十年為預防工作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機會。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加強一級預防,防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消滅冠心病于萌芽狀態;重視二級預防,提高全社區冠心病的早期檢出率,加強治療,防止病變發展并爭取其逆轉;不可忽視三級預防,及時控制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病人壽命。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內科趙益業
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即危險因素的干預。預防冠心病可采用針對全人群和高危人群兩種預防策略。前者是通過改變某個人群、地區或國家與冠心病危險因素有關的生活行為習慣、社會結構和經濟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險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針對具有1個或1個以上公認的(如高血壓、吸煙等)與冠心病有明確因果關系的危險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減少冠心病的發生。但冠心病發病并不只局限于少數高危者,更多的是發生于那些眾多的危險因素較低的人群,因此強調全人群干預更為重要。目前公認為冠心病危險因素包括男性、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過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煙(現吸煙≥10支/日)、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和糖調節異常)、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確的腦血管或周圍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及吸煙被認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四個危險因素。除性別、年齡和家族史外,其他危險因素都可以預防和治療。
溫馨提示:
我們不應該滿足于過去那種“有病治病”的模式,而是重視“無病防病”的觀念,為健康要舍得投資。定期查體,就可以從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及時發現易患因素,并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易患因素或者危險因素,就是引起某種疾病的導火索。你的身體究竟是否符合健康的標準呢?必須經過醫師們的檢查,而不是單憑自已的感覺。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